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生命学院鸟岛实践:清华学子与青海湖的十五年

学生通讯员 谢卓凝 张书豪 秦雨欧

2020年是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鸟岛支队”成立第15年。从2006年成立至今,每年暑假“鸟岛支队”都会在校内招募师生作为队员,一同奔赴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及人文调研。15年来,鸟岛支队的成员们学以致用,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在青海湖探索课堂的外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宣传成果。

今年8月,“鸟岛2020”一行15人再次出发。从生态调研报告到人文访谈录再到多渠道、多形态的宣传成果,有传承、有创新,“鸟岛2020”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居诸不息,脚步未止

2006年,清华大学生物系(现生命科学学院)在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鸟岛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多年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始终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

鸟岛坐落于青海湖的西北隅,因岛上栖息数十万计的候鸟而得名。15年来,每年夏天都会有来自不同院系的清华学子组成“鸟岛实践支队”,赴青海进行生态、人文等方面的调研,同时加入普氏原羚组、水鸟监测组、遥感组等综合调查小组,与管理局、中科院及其他高校的专业人员共同进行综合调查。

15年的坚持与积累让支队在科研、宣传等多方面成果颇丰。科研方面,鸟岛支队成员在管理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编制了《青海湖实地观测与研究》《青海湖水鸟迁徙研究》等白皮书,撰写《斑头雁繁殖行为研究》等论文,《青海湖水位变化对候鸟栖息地及组成的影响》等调查报告,采集制作千余份动植物标本、万余份数字化标本。宣传和文创方面,“鸟岛与少年”公众号发表科普性文章百余篇,B站、微博等多个平台同步更新vlog、摄影作品、感想随笔等内容。同时有优秀绘本作品《守鹤》《海心》《阿布的自然观察手记》、随笔录《吉光片羽》、摄影视频《鸟岛·十年》《湟鱼的前世今生》等。支队曾获《光明日报》、《西宁晚报》、《湿地中国》、青海湖景区管理局公众号、清华大学实践平台等校内外媒体报道。

绘本《海心》人设手稿(左) 随笔集《吉光片羽》(右)

15年来,鸟岛支队的同学们见证了青海湖日渐美丽的蜕变,见证了当地淳朴多情的风俗文化,也见证了政府、管理部门和当地人民为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做出的努力。从设立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力排众议取消鸟岛对外开放、强化科技监控体系,再到现今“国家公园”成为新的发展的方向……不同时代,变的是政策与方法,不变的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初心。

行囊丰盈,满载而归

2020年上半年,新冠病毒暴发,笼罩在疫情的阴云之下。为了保证队员的生命健康,支队行程一改再改,甚至两次面临取消的危机。但漫长的等待不曾挟走丝毫热情,反而让期待更饱满、渴望更强烈。队员们经过疫情防控专场培训、支队成员健康状况监测、出发地及接收地疫情状况评估等多项安全保障后,终于在国内疫情形势向好的八月初出发。

经历了近半学期的前期准备,临行前,支队已经组织了多次会议商讨行程、分配任务,并且进行了部分宣传任务。在实践过程中,支队成员积极参与,在生态调研、人文调研、宣传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

邂逅:“草原精灵”普氏原羚

生态调研一直是鸟岛支队的工作重点,本次实践中支队成员决定兵分两路,其中三名同学加入普氏原羚调查组,同管理局工作人员及青海师范大学的学生们一起完成每日监测的数据汇总与总结报告、学习普氏原羚监测方法。队员们分工记录下经纬度、数量、雌雄、幼体、围栏高度以及周围家畜等信息。时而是越野车奔驰在颠簸的草原,时而是步行跨过铁丝围栏、走过沟壑与山丘。快尔玛、生格乡两条样线,造访每一个固定的坐标点,透过望远镜的圆形视野,与数百只普氏原羚远远相遇。

../Downloads/单筒望远.jpg

单筒望远镜观测普氏原羚

../Library/Containers/com.tencent.xinWeChat/Data/Library/Application%20Support/com.tencent.xinWeChat/2.0b4.0.9/dc3ba561147dbcf5b10fbbf860b08471/Message/MessageTemp/dc3ba561147dbcf5b10fbbf860b08471/Image/7271599210093_.pic_hd.jpg

普氏原羚

最令人激动的,莫过于有两只原羚从山坡上朝着我们的方向飞奔而下,在一行人面前跨越公路到另一边的草原,最近时相距不过两米远。近距离接触带来的视觉震撼,远超望远镜细细寻觅找到的微小身影。支队成员、精密仪器系2018级本科生谢卓凝在行程笔记中写道:“奔跑的速度之快、姿态之灵动,转换方向之矫捷敏健,此时鲜活地呈现在眼前,让人无暇去细细品味,那一刹那,只属于对自然生命力的叹为观止。”

调研:鸟类行为日节律

其余队员积极开展了鸟类行为日节律的研究。以已有的斑头雁行为日节律研究为依据,在清华大学陈功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了普通鸬鹚与斑头雁的行为日节律观察计划。队员们以布哈河中鸬鹚与棕头鸥的栖息地进行连续定点观察,并完成了《青海湖鸟岛景区外周棕头鸥和普通鸬鹚行为时间分配和日节律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青海湖鸟类行为节律研究的空缺。“有些地方,或许一辈子只能去一次。但去过一次,就如同走过千万次。我仍然记得气垫船冲上鸬鹚岛的那一刻,海水的蓝,甘青韭的紫,连同整个小山坡的绿色,勾描出了我对鸟岛的全部想象。” 支队成员、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林希颖写下这些话时,又一次想起了鸟岛独一无二的风景,和那些同学们一起度过的时光。

部分同学还来到青海湖湟鱼孵育站与野生动物救治中心学习交流,收获以青海湖煌鱼保育的科普文章及动物剪辑视频呈现。

../Library/Containers/com.tencent.xinWeChat/Data/Library/Application%20Support/com.tencent.xinWeChat/2.0b4.0.9/dc3ba561147dbcf5b10fbbf860b08471/Message/MessageTemp/dc3ba561147dbcf5b10fbbf860b08471/Image/7241599208117_.pic_hd.jpg

拍摄于鸟岛的普通鸬鹚

走访:《石乃亥乡人文访谈录》

生态保护不只是面向自然的保护,其根本目的在于寻找人类活动与自然保护的和谐统一。青海湖本地人口多为以藏族居民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居民,在当地的民族文化中自然的孕育着对于生态环境与野生动物的热爱。

“在访谈中,我从保护局的工作人员那里得知,参与鸟岛保护的不仅有科研工作者,还有许多当地的藏民百姓。他们全凭志愿,没有任何酬劳的做这件事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协管员’。”支队成员、新闻学院2018级本科生吴坤强记录道。

为了解当地居民对于生态保护的独特看法与对生态保护政策的认识,我们在鸟岛附近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进行了走访。在对30多位居民的采访中,我们了解了餐厅与宾馆受到游客客流量减小的影响、小学老师多年教学工作的体会、派出所民警进行普法宣传的心得、石乃亥乡医院院长耕耘实践建设医院的自豪,汇总为《石乃亥乡人文访谈录》。

../Library/Containers/com.tencent.xinWeChat/Data/Library/Application%20Support/com.tencent.xinWeChat/2.0b4.0.9/dc3ba561147dbcf5b10fbbf860b08471/Message/MessageTemp/dc3ba561147dbcf5b10fbbf860b08471/Image/7201599207977_.pic_hd.jpg

石乃亥乡队员与被采访者合影

宣传:内容与平台多样化

在本次实践的展开中,鸟岛支队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科普系列推送11篇,“鸟岛十五年”系列推送4篇,“鸟岛相逢”6篇,鸟岛系列宣传绘画及他系列推送9篇,总计30篇宣传推送;部分推送被“莱福”、清华大学实践平台等公众号转载。同时“鸟岛与少年”账号在B站上投稿vlog视频,单条播放量最高达4762。为了更好的宣传鸟类以及植被科普,我们制作便于携带的宣传册《青海湖水鸟70种》,赠予当地居民及游客。

../Library/Containers/com.tencent.xinWeChat/Data/Library/Application%20Support/com.tencent.xinWeChat/2.0b4.0.9/dc3ba561147dbcf5b10fbbf860b08471/Message/MessageTemp/e8d5da127d84a9f3d20f548fe2a379dc/Image/981599209411_.pic_hd.jpg

科普宣传册《青海湖水鸟70种》

与生灵共舞,与自然共存

在思考与行动中,每一代守鸟人都在默默守护青海湖与鸟岛。一位工作人员说,从小生活在此地,无论是对于自然还是对于这些生灵们,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粹的热爱和保护意愿,这或许也跟他们所信仰的有关——万物有灵。无论是插遍了经幡的山,还是周身绘满细致精美纹路的白色佛塔,形色各异的石头,碧玉一般的湖水,都拥有各自的呼吸和命运。支队成员、美术学院2018级本科生郭心怡感叹:“鸟岛是喧嚣世界之外的一片净土,这里天高水阔,白云触手可及,处处可闻鸟儿的鸣啼,居民性情朴实,对我们热情以待。自然和生命给予我的十足的震撼,总让我忘却途中的疲惫,时刻提醒我人类肩负着保护自然的重任。”

鸟岛支队是青海湖的过客,但支队队员希望发生在青海湖、发生在鸟岛的故事被听见,鲜活的生灵和壮丽的风景被看见,让更多人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同时,也希望为当地百姓尽绵薄之力、为少数弱势群体发声。正如队员林希颖所说的那样:“鸟岛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上的的确确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用心去守护。人与自然的共舞,也需要一代代人携手同心。”

近两千公里的距离,隔不开清华与青海湖的羁绊。风雨十五年,鸟岛支队始终致力于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为保护青海湖周边及鸟岛的生态环境作贡献,从多角度调研生态保护政策、方法。同时,通过支队、院系及学校的影响力,让更多人体会到青海自然风光的魅力,同时参与到保护生态的过程中。我们肩负传承的使命,也肩负崭新的未来。

鸟岛支队,一直在路上。

鸟岛/照片/鸟岛精选图片/推送/合影~.jpg

支队成员合影

清华新闻网9月16日电

供稿:校团委

编辑:李晨晖

审核:程曦

2020年09月16日 10:32:03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