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黄小芸,“深耕计划”一期学员,环境学院2014级本科生,现任职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黄小芸在校园里
2017年9月23日开始,我正式成为“深耕计划”的一员。两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但得知入选项目时与好友相拥落泪的场景却仍记忆犹新。思及此,请让我俗套地感慨一句,“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再一次打开尘封角落的“深耕计划申请”文件夹,看着材料里充满壮志又略带稚气的陈述,仿佛听到心底有一个声音在说:“要坚持呀!”
步履不停,初心不变
大一开始,我就热衷于参与学生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2016年7月,我跟随三农学会前往贵州贵安新区马场镇,以“从精准扶贫的视角看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走访调研。在实践中我发现,贵安新区之所以在扶贫的问题上成效显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制度的保障。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地区想要实现真正良好可持续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实业,还必须要有针对性的科学政策作为指导。实践之后,投身公共服务事业的种子开始在我的心中萌芽。
2018年8月,“深耕”一期学员前往革命圣地延安进行红色实践,与当地基层干部面对面交流,学习了解地区的发展规划,并到贫困户家里实地走访。走在田间地头,马书记给我们介绍贫困户的情况,“村里最困难的一户,是我们的重点帮扶对象,户主姓王,母亲有精神病,父亲有尿毒症,家里还有两个上小学的孩子。”说到这里,他却憨厚地笑了起来,接着说“好在去年村里帮他们搭大棚种植西瓜,盖棚舍饲养小黑猪增加收入,菜地里还能种点儿玉米、黄瓜,可算是脱贫了。”这次实地走访令我感慨颇深,而我所看到的、听到的,还只是脱贫攻坚战中一个小小的缩影,同样的故事正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各个角落,共同组成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一幅伟大的画卷。抬头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战略布局;向下走,我们才能明白脱贫攻坚是一块多么难啃的“硬骨头”。
“深耕计划”一期学员延安实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脚下走过的每一步都会用另一种形式映射到人的生命里,或许是情感,或许是知识。两年来,“深耕”一期学员先后前往浙江嘉兴、陕西延安、德国柏林、新疆乌鲁木齐开展实践,我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观察社会变化和国家发展,用双耳聆听不同的声音。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使得我更加真切地了解我国国情和国家发展战略,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概念在脑海里逐渐具象化,我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时代对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召唤,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肩上担负的使命与责任。这一切都化作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融进血液,时刻激励我坚守初心,努力奉献。
“深耕计划”一期学员在德国实践
用心去做,平凡也不平凡
我入职研究生院参与的第一项工作是给各院系划拨国际研究生中国政府奖学金经费,现在负责研究生奖助相关业务。每月初给研究生发放各类资助是最让我感到兴奋的工作,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跟同事们打趣地说:“今天又做完了一个上千万的项目。”
每天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重复且枯燥的,如何在点滴的小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曾一度成为我思索和努力的方向。还记得刚入职的时候,每天都很期待领导给我布置任务,然后快速、准确地完成再交回去;接待院系、学生咨询时,因为追求效率,所以也只是简单地回应问题。有一天,我坐在工位上对着电脑愣神,突然觉得自己像一部“高精尖”的机器,快速准确地接受和处理各种信息,虽然高效却冰冷而僵硬。随着工作的深入,我接触到许多爱岗敬业的教务员,他们面对枯燥琐碎的业务,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业务精干,急学生之所急,用行动诠释“服务育人”的理念。他们既是同事,也是榜样,时刻提醒我用心做好每一件具体的事。我努力地把工作做得更妥帖,保证高效便利的同时多一分温度,哪怕只是多一句善意的提醒,也许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渐渐地,身边人对我的称呼从“小芸同学”变成“小黄老师”,身份的转变既是职责的转变,也是定位的转变。每当和朋友们聊起工作相关的内容,总是不由自主地以教师的身份、从学校的角度出发,给他们做“科普”。曾经有同学跟我谈起过对目前研究生资助奖励体系的疑问以及社会上对于国际学生奖学金的议论,比起从前顺着话茬一吐为快的做法,现在的我更愿意从新视角出发,尝试着从学校全局角度分析研究生资助奖励制度的合理性,从中国学生资助与国际学生资助覆盖率的对比、吸引优秀国际学生入校学习的意义等方面去回应。类似这样的情况发生得越多,我就越能领会到换位思考的重要性。人们在面对分歧的时候,总是本能地聚焦到自身,而忽略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是对立的。面对问题的时候,有效沟通,理性对话,从大局出发,才是促进事物向好发展的有效路径。
“深耕计划”一期学员赴浙江嘉兴实践
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生活是一座围城,每天“996”的“社畜”朋友们羡慕我有许多可支配的时间,而我觉得他们的工作富于新鲜感和挑战性。按部就班的工作很少有能量输入、价值输出带来的成就感,不免有陷入焦虑、迷茫的时刻。很多次的“自我拧巴”之后,我积极调整心态,不再追求速成式发展。在工作之余读书、做志愿、旅行,或许成长的速度放缓了,但步履不停,一路向前。
时间好像突然按下加速键,两年一晃而过,工作已接近尾声,常有老师对我说:“小芸很快要回去上学了吧?”我就会稍带着调侃地回应道:“那也跑不出老师们的手心,我争取不给研究生院惹麻烦。”
遇见“深耕”,让我们有机会作为教职工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在实际工作中受教育,长才干。虽然我们还是土壤里向往阳光的一颗种子,但经历这场“深耕”,终将会迎来破土萌芽的时刻。
感谢你们点亮灯光,照耀我一路前行!
与同事参观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
编辑:李华山
审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