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深耕纪实】 潘孝飞:在“深耕”中生根

【人物简介】

潘孝飞,“深耕计划”一期学员,化工系2014级本科生,现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人民政府挂任副镇长。


潘孝飞在巴马镇村民家中

转眼加入深耕计划已经两年多,我从一名化工系本科生,到职业发展中心教师,再被派往国家贫困县广西巴马的乡镇挂职锻炼,经历了三重不同的身份,其实每次转变都如同跨越鸿沟一般充满未知,但正是在这样一次次挑战中磨砺了性情、锻炼了能力,逐渐褪去象牙塔的书生意气,对学校和基层工作多了一个维度的理解认知,同时对社会也添了一份“明德为公”的责任感。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第一次步入职业发展中心大门,部门老师就对我说:“孝飞,中心是学校向外输送毕业生的窗口部门,清华同学从来不愁就业,但我们要引导他们不仅让自己生活得好,也要让更多人生活得更好。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一批同学的就业选择,因此每件事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可能会有些辛苦,你要做好准备。”当时的我听得似懂非懂,但入职后我渐渐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

在招聘活动现场进行会务保障

在适应高强度、多线程工作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自我怀疑而停滞不前,“我们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吗?”“这么累到底有没有意义?”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某家单位因为不可抗力必须要提前开展招聘,留给我们准备的时间从一周突然缩短到一天,场地、人员、车辆、材料都是问题,取消还是继续办?对于这样的“烫手山芋”,我们是有充分理由拒绝的,但这家单位既跟学校有多领域合作,又是毕业生的重点流向单位,错过这次招聘可能就会导致毕业生同学错过一份优质工作。经过反复沟通,我们最终决定:接!

连夜在公众号、招聘信息网和毕业生群里发公告,一个个电话打给院系就业助理帮忙动员,跟预定场地的用人单位沟通调整时间,与校内其他部门临时协调大车进校、会见用餐等事宜,当终于弄完所有会务材料时天已亮。其实当时心里还是没底,但当天不少同学都来到现场听宣讲投简历,氛围十分热烈,活动也进行得非常顺利。活动结束后,用人单位的负责同志一边同我们握手一边连连点头:“清华不愧是清华,就冲着清华老师这股为单位着想、为学生争取的劲头,我们也要在招聘、培养过程中对清华学子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听到这话,内心积压已久的质疑与困惑瞬间释然,就眼下而言我们的工作只是摆好台签、调好音响,但办好招聘会、服务用人单位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为同学做出有方向性意义的就业选择开辟“绿色通道”。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毕业生出征仪式后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巴马地处广西西北部,是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同时也是位于滇黔桂石漠化区的国定贫困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来到巴马的第一天,立于路边展板上的一行标语映入眼帘——“越是贫困地区越需要高质量发展”,我便心存疑惑,是怎样的一个地方能够将贫困与高质量发展这两个词联系起来。

挂职期间,我逐渐了解到,巴马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进程中,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两会”期间听取广西代表团汇报时指出的“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可以发展旅游、康养和其他生态型产业。你们巴马是长寿之乡,百岁老人很多,这些都是发展生态产业很好的条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和“深巴试验区”两大战略的升级推动县域高质量脱贫,逐渐探索出一条“生态与发展互动共赢”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我很幸运自己来到了巴马,既能投身于脱贫攻坚这场光荣的战役中,又能广泛接触征地拆迁、村容整治、纠纷调解等各项工作,可以说经过在巴马近一年的实践锻炼,我终于把基层这门课“补”到了及格线。

离开繁华都市扑向乡村泥土,或多或少都怀揣着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在学校时由于工作关系我也曾跟几名选调生校友有过交流,当听到他们为改善当地老百姓生活所采取的举措及成效时,我对基层的向往不禁又更多一分。但真正走进基层后,发现情况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至少有三点是我完全没想到的:一是没想到西部山区农村的部分群众生活依然艰难;二是没想到基层工作任务如此琐碎繁杂,工作形势比想象中复杂;三是没想到自己求学多年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在这里完全施展不开,确确实实变成了一名从零开始的“小学生”。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走访村内贫困户,排查“两不愁、三保障”达标情况。

来到基层,我们要坚定做好政策的宣传员和执行人,打通各项惠民惠农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尽力避免老百姓因为信息不对称而无法享受相关政策等情况出现。针对督导组排查出的300余个关于“两不愁、三保障”的疑似问题,我们工作队起早贪黑地逐户走访核实,有时候一坐下村民就滔滔不绝。我很乐意倾听、记录他们的诉求,但我知道更重要的是要用行动回应这些诉求,切实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家丧失劳动力的家庭享受了低保,居住环境较差的老人搬到了新房,因病因学开支较大的病人、学生申请了医疗兜底和教育补助,部分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又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当群众的愁苦、抱怨变成灿烂笑容和真挚感谢时,当他们的生活条件发生实实在在的改变时,我们的工作价值便得以体现,这种获得感是直接的、深刻的、长久的。

无论在哪,我们的目标都是改善群众生活、维护群众利益,但并非所有的工作都是促农增收、送水修路这样看得见的福利。在部分政策落实时可能也会触碰到部分群众的既得利益,这时候既要敢于较真碰硬又要合理疏导群众情绪。

去年底,我们在辖区内依法回收被侵占国有林地时,大多群众都比较配合,但面对部分群众合情不合理的诉求甚至诘问,有时候内心难免会有挣扎。我联系的村里就有这样一个群众。一开始抱有抵触情绪的他,在同我们深入交谈后,逐渐吐露出内心想法——最大的担心是一旦签署协议后,自己种在国有林地近10年的7亩松树办不下砍伐证“充了公”。在他看来,与其委曲求全签协议,还不如在村里挣个“敢做敢说”的名声。听完他的顾虑担忧,我们的工作也好做了,先是详细介绍了林地回收的原因和灵活的利益共享方式,又逐条逐款解释协议里的内容。当他终于明白工作组是为了保证他的权益而来时,便多了一份理解和信任,最后终于在回收协议上摁下红指印。

在巴马挂职的短短一年,经历这样的事情不少,但其实只要我们尊重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他们非常愿意讲真话、用真心接纳我们。

参与调解两屯群众用水纠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几年我也不断思考,在学习阶段我们享受到了国内乃至世界顶尖的教育资源,工作期间项目组和所在单位也提供了充分的锻炼成长机会,以后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无论在哪个地区、哪个行业,我们不应该只满足于让自己过得更好,也要尽己所能让其他人过得更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两年时间,我们已经在“深耕”这片土地上牢牢扎下了根,即使前路不甚明朗、能力还有不足,我们也始终坚信会有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这一场人生的深耕才刚刚开始。

(清华新闻网6月10日电)

供稿:研工部

编辑:吕婷

审核:程曦

2020年06月10日 14:54:49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