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国际生:“云”上也能学汉语
清华新闻网3月9日电(学生通讯员 张华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3月6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清华“汉语说”工作坊在“云”上举行。清华 “汉语说”活动由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办,为清华国际生打造了常态化汉语语境交互平台。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汉语说”移步线上,通过网络搭建起了一座中外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让中外学生跨文化交流“不断线”。
本次工作坊为女生节“情诗专场”,吸引了来自11个院系、10个国家和地区的13名国际生和5名中文导师参加,身处世界各地的国际生在中文导师的带领下学习中国经典诗歌作品,并进行集体朗诵展示和诗歌创作,大家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云上汉语说”时光。
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积极参与汉语说
活动开始,主持人、教研院2019级硕士生石琬若以《望月怀远》、《致橡树》等古典和近现代诗歌作为引入,向国际生简要介绍了我国诗歌文化的发展脉络。
主持人石琬若导读《望月怀远》
随后,每位中文导师带领国际生同学进行分组教学讨论。中文导师们通过对一首古典诗歌和一首现代诗歌的释义解读、背景介绍、朗诵指导,引领国际生们走进汉语情诗,感受中国诗歌的独特文化魅力。自动化系2019级博士生李子硕用宋词《长相思·长相思》向国际生讲述了古代文学中的“相思”意象,并通过对现代诗《断章》的讲解,分享了情诗背后的动人故事。新闻学院2018级硕士生杨兴儒通过对诗经篇目《蒹葭》与现代诗《远和近》的解析,向国际生传达了汉语情诗所蕴含的浪漫主义色彩。社科学院2019级博士生高旭东比较了“明月”这一意象在古诗《静夜思》和现代诗《断章》中的不同,并引导国际生分享了在国外诗篇中“明月”意象的寓意。生命学院 2018级博士生胡筱箐先从古代诗歌中的爱情故事入手讲解《孔雀东南飞》和《钗头凤》两首经典作品,又通过现代诗篇《致橡树》向大家阐释了其表达的比肩而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中文导师胡筱箐给国际生讲解《致橡树》
在展示分享环节中,国际生们在中文导师的带领下,用汉语集体朗读诗歌,并展示了小组原创诗歌作品。
同学们在聊天室交流诗歌创作
活动结束后,参与活动的中文导师和国际生们纷纷表示,这次线上跨文化交流体验令他们收获颇丰。中文导师高旭东说:“我带领的组员们对汉语诗歌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学习时不禁回想在自己的国家所见的‘明月’。这让我感到,诗歌的审美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非常感谢‘汉语说’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之‘窗’,沟通了不同文化的‘梦’。”来自韩国的美术学院2019级硕士生金孝宣说:“今天我与来自中国的学生导师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爱情诗歌,中国诗歌蕴含着甜蜜的情感,把我带入了梦幻的世界。在创作诗歌同时,我也提升了自己的语言审美能力,和大家一起学习汉语令我感到非常兴奋。”来自加拿大的软件学院2019级硕士生胡砚殊表示:“很高兴在疫情期间能通过‘汉语说’这种多样化的交互平台去学习和感受中国诗词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读到这首诗,就想起了我的父母和同学,虽然大家天各一方,因为疫情不能相聚,但是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空间的距离也不能阻挡我们凝心聚力,共同对抗疫情,期待相聚在清华园的那一天!”
中文导师和国际生线上参与工作坊
清华“汉语说”活动由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办,通过汉语工作坊、汉语桥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为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提供了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的汉语交流契机,引领塑造国际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风尚。自2019年4月首场工作坊举办至今,已开展以“中国美食”“中国家庭文化”“中国网络流行语”等为主题的10场汉语工作坊和2场大型汉语桥比赛。本次“云上汉语说”作为校研究生会疫情期间汉语工作坊开展模式的全新探索,丰富了清华学子在特殊时期的学习生活,为国际生线上参与“第二课堂”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
供稿:校研究生会
编辑:李晨晖
审核:程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