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做客清华时事大讲堂
解读上海自贸区和我国对外开放新趋势
清华新闻网10月30日电(通讯员 郭娟娟)10月25日晚,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秘书局局长兼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做客清华大学时事大讲堂第132讲,发表了题为“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新趋势——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谈起”的主题演讲。当晚,建馆报告厅座无虚席,近八百余名清华学子聆听了本次讲座。
沈丹阳的演讲主要从三方面展开: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基本考虑、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新趋势以及对外开放新趋势对清华学子的意义。
图为沈丹阳做客时事大讲堂。曹重 摄
沈丹阳首先对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解读,并向观众介绍了自贸区的几项重点内容: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文化服务等领域扩大开放;创新投资管理模式,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对外商投资试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融资租赁业务创新、期货保税交割、跨境电子商务服务等改革试点,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先行先试等。
接着,沈丹阳分析了这些举措出台的目的和带来的利好。他认为,上海自贸区不仅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与此同时还能带来制度创新、激发经济活力、拓展经济增长空间、提供良好创业环境、扩大高端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等方面的好处。
此外,沈丹阳还就上海自贸区的亮点进行了总结:首先是主动性,设立自贸区是我国主动的自主的开放,而非过去双边谈判的被动开放;其次是创新性,重在推进自主创新;再次是示范性,上海自贸区的实行并不单纯为了上海的发展,更是为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从而应用到其他将来可能实行的地点。
在演讲的第二部分,沈丹阳为同学们讲述了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趋势,他用“更广、更深、更高、更难、更精准”对其进行了概括。
沈丹阳认为,我国在对外开放的模式、区域、产业和对象上正向着“更广”的方向推进;而相应的经济体制改革、法制建设、发展战略和合作模式则向着“更深”的层次发展;与此同时,“更高”的经济开放水平,将直接提升就业贡献、经济增长贡献以及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当然,他也指出,包括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大、贸易投资增速下降、国外贸易保护主义严重等在内的负面因素也会对我国的对外开放造成“更难”的形势;此外,在他看来,我国在利用外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对外投资、全球布局等方面正向着“更精准”的方向努力。
在演讲的最后,沈丹阳向清华学子提出了他的期望。他认为同学们应掌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应有的知识技能,利用好清华大学优质的教育科研资源,在改革开放的新热潮来临之时,寻找更多的前沿课题和深造方向,抓住更好的就业选择机会。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中,沈丹阳以其幽默诙谐、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多名同学进行了互动。
时事大讲堂是由校团委宣传部主办的形势政策讲座平台。自2004年成立以来,秉承“时效性”、“高端性”、“权威性”的宗旨,通过举办各领域权威专家学者的讲座,帮助在校学生了解时事政策、社会热点和理论前沿。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等官员和学者,为清华学生搭建了“处身校园,紧跟时代;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广阔平台。
嘉宾简介:
沈丹阳,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经贸、服务经济和中国会展问题专家。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秘书局局长兼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并兼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贸促会顾问,上海市政府、福建、甘肃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对外经贸大学、浙江工商大学、黑龙江工商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兼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特邀研究员等。 先后毕业于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财政金融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公开发表近百篇论文和研究报告,主要著作有《商务促进》、《财政性出口促进政策研究》、《城市、政府与中国会展经济》等。2007年曾作为经济社会学界9位专家之一应邀参加温家宝总理主持的《政府工作报告》专家座谈会。
供稿:校团委 编辑:范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