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人的“基层梦”
——记清华大学学生基层公共部门发展研究会会长林晓晖
学通社记者 刘畅
图为林晓晖近照。
七年社工、三年辅导员的经历,对于即将毕业的林晓晖来说,是一段充实与辛劳交织的历程。在清华的最后一年,他来到基层公共部门发展研究会这个刚成立一年的社团。对于他来说,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一场职业生涯的求索。
已签约贵州毕节选调生工作的林晓晖,在谈及“基层工作”这个话题时,显得十分谦逊,同时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思考。
投身基层,是一份责任与信仰
“其实去基层工作,并不是一时冲动、一蹴而就的决定,算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吧。”7年的清华生活,给林晓晖留下了许多回忆与感慨,也逐渐坚定了他去基层工作的信念。
最早入学的时候,林晓晖的想法很是单纯:“当初从山东考来清华很不容易,就有一种熬到头了终于可以轻松一下的感觉。可能是高中苦怕了,就觉得自己干脆本科出去就找个工作,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地工作,周末还能在家放松休闲下,喝喝啤酒看看球就是最好的消遣。”
谈及自己的心路历程,林晓晖显得很是感慨:“但是可能到大三自己的想法慢慢就开始转变了,觉得除了仅仅在企业里拿一份薪水之外,自己或许还能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可能自己骨子里还是有一种理想和抱负吧。”
于是,自大三以来,林晓晖有意识地开始在学业之外拓展自己的视野,为更多的人服务。他历任机械工程系宣传中心主任,宣传副书记,校团委宣传部辅导员,基层研究会会长等职务。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多工作,多锻炼,多积累经验,多服务同学。”
“在高校群体中,清华人基本处在一种佼佼者的地位。对于这样一批人才,如果其中有人心怀理想抱负,愿意投身社会基层,我们理应给他们提供一个这样的机会。大学并不意味着理想的封顶,而应该是梦想的进一步延伸。”
或许也正是这样的信念,促使着林晓晖不断走入社会,去感受真正的基层生活与工作。一年来,林晓晖曾作为队长两次带领大家走进贵州绥阳进行基层实践,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文化风俗以及政府的作风建设进行了详尽的观摩调研。给林晓晖印象最深的,是当地县委书记提出的一句口号:“把老百姓和企业家都举过头顶”。绥阳算是西部落后地区,注重民生和发展经济,二者不可偏废。
2013年暑假,林晓晖前往广西柳州市柳城县政府办进行实习,进一步贴近地方的基层工作。最开始的工作其实很零碎,主要是接待政府来访的群众,接电话,以及给各部门的主任领导配送一些例行的文件等。但是没过多久,林晓晖就主动请示当地政府办的副主任,希望能到更基层的地方看看。之后,他便随着副主任来到当地的“东扩办公室”,主要负责县城东侧扩建的工作。
这些基层工作,将成为林晓晖的未来生活中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投身基层,是一份责任和信仰。而这样的信仰,同样需要带给更多的人。
基层研究会的骨干牛英俊对林晓晖这样扎根基层的勇气也十分钦佩:“当其他同学还在不断地去比较各个地方的政策利弊,踌躇犹豫时,晓晖毅然决然参加了贵州的选调生选拔报名,通过考核后又在第一时间与贵州省委组织部签约,这种魄力和笃定是很多其他同学所没有的。而这些正是源于他坚定的理想、百折不挠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勇气,是他个人自身修为的体现。”
“基层梦”开始的地方
清华大学学生基层公共部门发展研究会(简称基层研究会)于2012年10月正式成立,到现在不过两年多的时间,却成为清华大学学生社团发展中最璀璨的一颗新星。
455名在册会员(包括深圳研究生院分会),14支暑期基层实践调研支队,校内每周三至四场活动的频率……在成立的第二年,基层研究会就获得了“清华大学十佳新协会”的称号。而去年毕业投身基层工作的200余名清华学生中,有一半都曾是基层研究会的会员,而且这一比例也在不断增长之中。
基层研究会这一平台,俨然已经成为一批清华人“基层梦”开始的地方。
“其实协会的目标主要就是三件事:一是联络和宣传前往基层的一批校友,并展开持续性的跟踪调研;二是为清华校内有强烈意愿去基层工作的同学提供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展开相关的学习和培训;三是推动基层公共部门就业的引导工作。”林晓晖如此阐释基层研究会的工作目标。
有了这些目标的指引,基层研究会的工作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方面积极邀请来自基层的一批校友或典型人物来到清华园,与大家分享交流;同时协会内部也设立讲师团,主要由亲身参与基层实践的会员组成,以院系为单位,开展有关基层工作的宣讲和交流活动。谈及目前工作的开展,林晓晖介绍道,“现在讲师团的活动很是火爆,基本上每周都有两三个院系邀请我们去作宣讲,这也切实说明了有一批清华同学有去基层工作的诉求。”
而面向基层的实践活动,也是基层研究会工作的一大亮点。上个寒假,基层研究会便与其他若干社团和院系合作,共有14支支队,140余名同学参加了面向基层的实践调研活动。
“我们希望大家在真正走入基层前,能够亲身去基层看一看,看看基层工作究竟是什么样的,究竟有多苦、有多累,看清楚到底是不是适合自己走出去的一条路。”对于林晓晖来说,这是他希望带给每位会员的期许。
林晓晖在担任会长的这一年里,也逐渐对协会产生了新的认识。他说:“我觉得协会的工作重点,可能并不应该放在引导上,而应该放在宣传上。我们需要让大家明白基层工作的概念和意义究竟是什么,基层工作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需要你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我也希望通过我们协会的努力,使得大家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清华人的家国情怀
“校党委副书记史宗恺老师曾经说过,清华人身上应当带有一种家国天下的情怀。在基层工作,我可能会忘记许多东西,但是我不会忘记清华对我的培养。”谈及清华对自己的影响,林晓晖感触颇深。
在学术上,清华教会了林晓晖如何独立思考,也教会了他如何去解决问题。在基层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林晓晖也有了自己的一份考量。“我既会寻求经验性的帮助,也会查一些理论文献作为参考。当问题复杂时,我甚至会成立一个类似的研究小组,专门去研究解决。”
而在日常生活中,清华也教会了林晓晖如何与同学老师们相处,如何开展社会工作,如何为同学服务。这些点点滴滴,是清华带给林晓晖的收获与财富。
在基层研究会的办公室中,挂着这样一幅中国地图,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扎着颜色各异的图钉。每个图钉都代表一位去基层工作的校友,而每个图钉对应的位置便是他们投身基层的地方。
面对这样的一幅地图,林晓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清华去基层工作的校友遍布大江南北,特别是西部地区。他们放弃了本来唾手可得的优渥环境,而去艰苦的西部基层工作,正是这样的一批人,不断激励着我前行。”
但是,在志存高远与现实面前,林晓晖也看到了其中的矛盾之处。“在许多人眼中,清华是一块学术圣地。而投身服务基层,对于学术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牺牲。”
作为国内高校首个以基层工作为主体的社团,清华基层研究会也正在探索着一条适合高校的发展之路。
如今,基层研究会的影响已经不仅仅遍布清华园,在其他高校也广泛传播。“今年的招新季,我们还收到了好几封来自人大和北大的报名申请表。”林晓晖谈到这里,自豪地笑了笑。
或许,推动基层发展的,不仅仅需要清华人,也需要更多的高校学生怀着这样的家国情怀,在奉献中不懈奋斗。
学生基层公共部门发展研究会简介:
清华大学学生基层公共部门发展研究会,是2012年10月正式成立的一个社团,接受就业中心的指导和社团部的管理。基层研究会是国内高校第一家以宣传基层工作就业为目标的社团,在成立的两年多来得到了迅猛发展,也引起校内外的关注。基层研究会现有注册会员455人,积极与地方基层部门合作开展校内宣讲和寒暑假实践活动,仅2014年寒假就组织了14支实践支队前往基层进行实践。曾获“清华大学十佳新协会”称号。
(清华新闻网6月6日电)
学生编辑:小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