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陈水冰:科研路上,我们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来源:根据“清华校友总会”公众号综合编辑 

作者:谢琼


陈水冰

2018年3月14日,国际干细胞研究协会(ISSCR)宣布将“2018年杰出青年科学家奖”授予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副教授陈水冰博士。“国际干细胞研究协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设立于2009年,每年面向全球遴选一名干细胞领域的杰出专家。陈博士是该奖项设立十年来第一位获得此项殊荣的亚裔科学家。对于获奖,这位笑容可掬、学术成就显赫的年轻女科学家说:“获得这个奖项,我感到很幸运,但这不是我个人的努力,而是对我们团队所有人付出努力的认可与支持,同时对于我们来讲,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们会继续做好这方面的科研工作。”

校友总会:您的工作内容是关于干细胞的研究,那么到底是如何进行研究的?

陈水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被病魔折磨,我们想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治愈方法,或者减缓病人的痛苦。俗话说得好,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要想打败病魔,必须先了解它,找出它的弱点在哪里,再想办法一一击破。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做科研的必经之路。

但是,现在大多数疾病的模型都是基于小动物模型(小鼠、大鼠等),这就无法保证实验得出的结果与人体的机体反应相一致。不同的生物在相同的疾病面前,症状不一定是相同的。所以,我们通过利用干细胞来构建人体疾病的模型,这样既有助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疾病发生的原理机理,从而确保我们掌握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我是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的,所以经常使用化学的方法去解决生物的问题。在交叉学科领域里,我幸运地找到了科研的方向——早期的药物研发。想看能否找到一些新的药物,去治愈顽固的疾病。为此,我们进行了多种疾病的模拟,例如糖尿病疾病模型、癌症疾病模型等,这次获奖的原因主要是我们所做的一些病毒性疾病的模型获得了认可。

校友总会:作为年纪轻轻、硕果累累的女科学家,您认为什么样的科研工作者才是合格的?

陈水冰:科研工作者一定要具备三个最基本的素质。首先,你要有自己的方向或者目标。无论你从事哪个领域的研究工作,你都要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见解。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想法,一味地追随别人走过的路,在科研领域是很难有一席之地的。没有方向的话,你就像在大海里捞针,哪一刻捞到什么都是未知,你自己心里也没有底气,很难坚持下去。

第二,当你确定好方向或目标后,你必须要了解领域里最新的技术,先进的技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进行科研工作。身处在智能化的时代,每天都会有新的技术产生,要跟随技术的潮流,与时俱进地改进我们的科研工作。所以她认为密切关注新技术的进展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就是要具有敢于质疑的精神,就是要不停地问为什么,要不停地挑战别人,挑战科研领域的理论,同时也需要不断地挑战自己。真正的科学首先教会人们去质疑,只有这样才能突破自己,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科研路上,我们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陈水冰(左二)与全体实验室人员的合影

校友总会:所有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都并非一帆风顺。您的科研路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呢?

陈水冰:科研路上遇到困难,犹如家常便饭。再者,我们搞科研其实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困难可以归纳为两部分。第一类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一些技术上的细节并不能很好地去证实你的想法,在技术上,难免达不到你的实验预想,这时候我们可以寻找新的、先进的技术手段或寻找不同的合作者去解决这个问题。第二类是理论性的问题。在做研究之前,我们都会确定想要得到的实验结果是什么,但是,当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实验做完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得到的结果恰恰相反,让你猝不急防。所以说,科研的许多过程都是在证伪,在不断反复实验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弥补,提升自我,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校友总会:在常人眼里能成为女科学家已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你觉得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陈水冰:钻研的韧劲。那股子钻研的韧劲是我们清华人的标配。当年在清华读书时,当时压力很大,周围所有人都在鞭策着自己往前走。在清华,优秀的学子不胜其数,面对压力,如何去调整心态是很重要的。在一次次地磨练中,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压力,并将压力转化成了动力。清华的教育培养了我坚韧的性格,如果没有母校的栽培,自己也不会在科研的路上取得佳绩,母校对于我的影响,终身难忘。以前在清华读书时,我很喜欢体育锻炼,但是现在由于工作忙,锻炼的机会比较少。我有两个孩子,一个8岁,一个4岁,平常带娃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

陈水冰与毕业答辩后的学生合影

校友总会:您和您的学生是如何相处的,可否分享您的人才培养理念?

陈水冰:我的实验室里大概有11人,包括3个学生(2个博士和1个医学科学双博士)以及8个博士后,他们5月底就要毕业了。对于传道授业而言,每个导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我不会手把手地去教他们细节的东西,而是鼓励他们多去尝试。其实就是让他们自己摔摔跤,经历一些磨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从而真正地成长起来。有的导师,可能就是把实验设计好了,然后让学生去做,而我就是喜欢让学生自己慢慢摸索。开始他们会摔很多次跤,挫败感很强,但他们的能力可以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很大的提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和我的学生关系非常好,私下聊天也比较多。我的学生也都很信任我,无论是科研方面还是其他方面,他们愿意与我分享各种各样的事情,关于这点,作为导师我感觉很骄傲、很成功。还有一点,我们在康奈尔大学有比较好的科研环境。即使遇到技术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帮学生找相关领域的专家去解决。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相应领域的专家具有权威性,学生的课题得到认可,对他们今后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

校友总会:您在美国生活多年,您觉得,在科研和教育方面,中国和美国有什么不同呢?

陈水冰:美国和中国在科研和教育方面各有千秋。我在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这两段学习经历对我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西方教育会给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生的思维很发散,而且敢于表达出内心的不同。例如,美国实验室的学生,他们自己能够提出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新课题,然后自己进行研究,最后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们正在做的有关病毒性疾病的课题,就是完全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他们认为这个新领域对人类有深远的影响,恰巧我们实验室也有这个疾病的模型,这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再来说说,中国的教育,我觉得值得肯定的是学生受到的基础教育是非常扎实的。这个方面,远超过西方的教育。俗话说得好,质变是量变的飞越。只有根基牢靠,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取得成功。所以,在我看来,国内和西方的教育各有闪光点。

校友总会:对于事业成功的女性而言,您是怎样平衡好家庭、生活与工作的?

陈水冰:大家一般都会问女性这个问题,却很少有人问男性这个问题。可能在大家的传统观念里,男性就不应该有太多的家庭负担,平衡这三者的关系是女性的事情。其实,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他们都有同样的责任去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所以我觉得女性应该更加独立。第一就是自信,因为女性和男性相比,相对而言,她们没有很强烈的想法去表达自己,在科研上或者事业上也没有很强烈的追求。我觉得女性应该一直对事业有自己的追求,这也是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当然,来自家庭的支持也很重要,不管是我父母还是我先生,他们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所以,找到一个和你观念相同的人也很重要。

陈水冰,199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2002年在化学系李艳梅教授指导下获得硕士学位,2006年在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后,于2011年在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建立独立实验室。她曾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创新奖、纽约干细胞协会罗伯森研究员、美国糖尿病协会创新奖、美国癌症研究协会青年科学家等重要奖项。陈水冰科研组在《自然》《自然药物》《自然生物技术》《自然化学生物学》《细胞干细胞》等科学杂志发表多篇文章,并拥有八项美国专利。

编辑:赵姝婧 审核:襄楠

2018年06月13日 14:43:07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