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春节,清华园最后一盏灯

来源:“清华大学小研在线”微信公众号 2019-02-03


春节前,随着行李滚轮的辘辘声响起又远去,清华园渐显冷清。春节期间,清华园里亮着的每一盏灯,都代表着一个或一群没有回家的人们,将在园子里迎接己亥年的到来:他们当中,有的是异国的学子,跨越重洋,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的是后勤保障人员,坚守岗位,维持着校园里的日常秩序和生活供给;有的是春节联欢活动的工作人员,用心筹备,为春节期间留守学校的人们带来欢乐。

除夕夜的万家灯火中,清华园里的这些灯光,由谁而明,为谁而亮?我们采访了其中9位来自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国度、因不同缘由留守清华的人,他们的故事会告诉你,春节期间的清华园并不如想象中那般沉寂,是他们,让年味和家一般的感觉充满整个校园。

加纳留学生Jacob
探索尝新才是新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身边的中国同学大多数都回家过年了,清华显得格外冷清,Jacob只能和其他非洲同学结伴活动。北京冬天的寒冷,令他不能继续在室外踢足球,但却让他有机会尝试在家乡完全体验不到的冬季运动。去年春节,他就去北京南郊的滑雪场体验了冰雪运动的刺激。离家遥远并没有增加他的思乡之情,反而使他得以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尝鲜尝新。同样,春节也是他在家乡体验不到的节日,他会在除夕夜吃饺子来庆祝。

已是建筑学院硕士三年级学生的他,今年面临着毕业的压力,因此,这个春节不再是个悠长假期,而注定要在紧张的科研工作中度过了。他的新年愿望也道出了许多临毕业学生的心声:“完成论文,拿到硕士学位,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同时他也希望能在中国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期间,多了解中国传统习俗,在中国的最后半年中,更深入地探索中国,多认识一些中国朋友,为他的中国经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苏丹留学生刘明龙
独乐众乐皆趣味

与Jacob不同,来自苏丹的刘明龙在上海读硕期间,就已经跟着同学去河南的乡村体验过中国的年味,充分感受了中国节的热闹和喜庆。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对这一段经历他仍然有较为深刻的记忆:“过年期间的中国人真的是非常热情,也做了很多饭菜。来来往往的人群非常热闹。”他对隆隆的鞭炮声响也有着很深印象,觉得很有气氛。

博士期间的第一个春节,他还是选择一个人在学校度过。“现在学校也很方便的,宿舍楼不会封,假期也有食堂开着。食物种类我不是很在意,而且我还有咖啡嘛。”刘明龙指着书桌架子上放置的一大罐咖啡笑道。谈到寒假生活,他并没有觉得不适应和寂寞:“平时就是刷刷剧、看看书,也挺好的。读了博士之后可能会有一些课业上的东西要做吧,不会无聊。”采访的最后,刘明龙用阿拉伯语的“新年快乐”给同学们送上了来自异国的祝福。

南区1号楼楼长肖凤娟
1个人,11楼

今年是肖凤娟第一次在除夕时值班。下午5点半下班后,她就可以回河北唐山与丈夫和五岁的女儿团聚了。肖凤娟所在的南区1号楼大约有十几位同学登记留校过年,而她要照管的不仅仅是这一栋楼,而是片区小组的11栋宿舍楼,我们国内学生公寓区共分为七个片区小组,春节期间每个片区小组都至少有一名楼长值班,为在学校过年的同学做好服务。

肖凤娟三年前来到清华成为一名楼长,当时两岁的女儿则留在家里由姥姥、姥爷照顾。谈到女儿时,肖凤娟说:“休息的时候也想孩子,但是工作起来想得就少了。”

楼长的工作看似轻松,但却十分琐碎繁杂。肖凤娟阿姨在接受采访的短短十五分钟里,接待了三位维修工,接听了一个电话,收取了一份报纸。她的值班室架子上放着几盆寒假回家同学寄养在这的绿植和一个出国在外同学的包裹。采访结束后,肖凤娟要继续每月的例行巡楼以排查宿舍安全隐患。不论过不过年,放不放假,楼长们始终不变的是为同学们服务的心。

南区15号楼保安大爷赵敬才
“老人”的责任

南区15号楼的保安赵敬才今年的除夕夜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要到大年初一才能启程回到山东聊城的家中。但他已经习惯了,这已经是他来到清华大学的第七个年头了。随着假期临近,留守在学校的工作人员也越来越少,相对而言每个人身上的责任也会变得更大。“但工作还是要有人做吗,像今年都是我这样的‘老人’留下了。”假期期间,像赵敬才一样的宿舍楼保安人员需要加夜班,原来只需要执勤夜里十二点,现在则是要一直坚持到早上六点。“总是要把工作做好啊。”他一边说,一边笑着同路过上楼的同学挥手问好。

这样的招手问候,日常寒暄,在15号楼内,是日常的光景。不仅仅是楼内的安全保卫,也是同学们口中可亲的“大爷”,赵敬才也乐于在寝室楼内陪伴一批批学生走过寒暑。年关将至,他对所有同学表达了诚挚的祝福:“回家的同学陪着家长过个快乐年;不回家的同学在这里,有我们陪着!”

南区34号楼保安阿姨刘爱军
有爱就有家

这是刘爱军阿姨在清华工作的第5个年头,即将到来的己亥年春节,将是她在清华园里度过的第二个春节。从下午5点到凌晨12点半,巡逻、检查、把守门禁,即使在大多数同学都已离校的春节期间,这些略显单调的工作也必须一个不落、一丝不苟地完成。

尽管坐三个小时的大巴就能回到家乡——河北秦皇岛,但今年春节要值班的刘阿姨不得不与家人分隔两地了。最让她牵挂的还是儿子:“他太忙了,跟他打电话的机会很少。没跟他说话的时候,就特别特别想他。”因此,她也把宿舍楼里的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在小白板上,认真地写下对“孩子们”的新年祝愿与嘱托:“无论走到哪里,你们都是最优秀最棒的!时常给爸妈打个电话哟!”

虽然今年看不了“春晚”直播,但是附近宿舍楼的保安阿姨会聚在一起,以她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庆祝新年的到来:“以前大家会在一起包饺子,(大年)初一还会一起去跳舞呢!”这个小群体让刘阿姨感受到了大家庭般的温暖,也让她对今年的集体活动有一点小小的期待。

建筑学院物业工作人员小郭
把回家的机会留给他人

当人们走进建馆时,坐在值班室前的小郭就会站起来,站姿端正地向每一个到来的人问好。这个身材高大、憨厚温和的小伙子,今年春节还将继续留守在岗位上。平时每天8小时的“三班倒”工作制,在春节期间因部分人员回家,变成了每天12个小时的“两班倒”,除夕夜更是需要特别防范易燃易爆品引发的消防事故,在万家团圆的夜晚,他一个人守护着空荡荡的学院楼。从春节前到元宵节,他要连续工作20天。

小郭只身在北京工作,家人都在河北老家,说起自己的孩子,他的脸上浮起了幸福的微笑。当被问到有什么新年愿望或想说的话时,他不假思索地写下“回家”二字,却忽然又放下笔说:“心里想的,是不可能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的。”他抿了抿嘴角,微微低下头去。但他还是把春节放假回家的机会留给了离家较远的同事:“我回家比较方便,他们回趟家不容易。”

保卫处治安科科长黄学永
坚守十年,态度为先

对于黄学永和保卫处治安科的其他11名同事来说,过年值班不回家已是家常便饭。自2008年起,黄学永在清华保卫处工作已经整整十年了,在他的印象中,十年间他仅有一次回安徽老家过年。

“安全和其他别的不一样,是时时刻刻都需要的。”黄学永说。保卫处治安科的值班安排是24小时制,从早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校园巡逻、前台值守、录像监控等,每个工作环节都要严格把关,甚至由于假期校园参观人流量变大,治安科的工作要更加全面谨慎。提及学校在除夕为值班的员工和留校的同学组织的联欢活动,他笑笑,治安科的同事们永远都在活动的外场值守,负责师生们的安全,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

提起过去的一年,学校保卫处可谓是战果满满。2018年共计找回遗失物品将近400件,其中包括30台笔记本电脑。2017年和2018年清华保卫处受理案件的破案率都在80%以上,这个数字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令人瞩目的。黄学永说“这是做不做的问题”,其实也就是态度的问题。

然而安全校园不仅需要保卫处来守卫,更需要同学们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保卫处希望,不论是留校还是回家过年的同学,春节期间都要把安全放心头,过个平安祥和年。“2019一切安好。”黄学永代表清华大学保卫处祝福道。

供暖科一线司炉工迟雪峰
除夕里的“雪中送炭”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供暖季的到来,意味着清华供暖科的一线职工们,得开始三班倒地不间断工作。12小时为一值,夜班时间是晚7点到早8点,而后休息24小时。迟雪峰就是供暖科的一名一线司炉工。

因为工作性质特殊,哪怕大年三十当晚不用值夜班,大部分供暖科的职工也会留在宿舍,等待轮值上岗。“大年三十对我们来说,就是一次普通的值夜,和平时没什么差别。”迟雪峰说道。供暖科负责一线供暖工作的员工接近百人,除了少数家住北京的在歇班时能够回去,其余职工都留守清华——“这是工作要求,是应该的。”除了东区锅炉房里的数个岗位,清华校内还有12个换热站,都得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

转眼间,迟雪峰已经来清华工作9年了,他也即将迎来在清华园里度过的第9个春节。他还有位前辈同事,自1992年进入清华供暖科工作以来,就再也没回家过过一次春节。大年三十,是他们,在冬夜里继续守护着整个园子的温暖。

中国学生朱云龙
在“家”办一场除夕晚会

朱云龙是工程物理系二年级的硕士,在清华这个“家”里和大伙儿除夕晚会,半个小时后就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了。北四环的清华和西四环的家,都是他的家。

今年,是朱云龙筹备清华除夕晚会的第二年。“除夕晚会就是把清华园里不回家过年的中国学生、国际学生还有教职工们,都凑一块儿,大家热闹热闹”,朱云龙说,“大家晚上一起在听涛包饺子、嗑瓜子、看节目,也不会冷清。”这个晚会对于回家过年的同学来说,似乎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但却让本是孤身在外的留校人员触碰到团聚的温暖与幸福。因此,筹备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创造过年的气氛:“去年布置听涛时,因为屋顶太高,我们就拿特别长的竹竿来挂灯笼;我们把红色的窗花贴成福字,把食堂的窗口挂满拉花,过年的气氛就出来了”,朱云龙笑着说。

去年除夕夜,看到夜里的校园巡逻车,还有辛勤张罗饭菜的听涛食堂师傅,使朱云龙在清华园里同样能够感受到家一般的安全、温暖与感动。这也是他两次参与筹划除夕晚会的理由,能为春节期间依然留守在工作一线的人们送去欢乐和温暖,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听涛园中,除夕晚会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实验室里,来来往往的是学生们忙碌的身影;
  学堂路上,巡逻车依然维护着校园安全;
  宿舍楼门口,保安值班室依然灯火通明。

过年回家,是为了寻找一份归属感。
  春节期间,
  园子里的灯光,稀疏却不黯淡,
  它告诉每一个看见灯光的清华人:
  “我在这里。”
  希望每一位春节期间留守清华的人,
  不论能否回家,
  都能在园子里,找到一份归属感。

采写 | 林子琪 叶倩 刘宣伯 潘子异 苏心
编辑 | 姜川傲 
审核 | 林景 李佳楠
鸣谢 | 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清华大学保卫处      
      清华大学后勤管理处

编辑:周襄楠 

2019年02月04日 11:06:19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