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学风讨论月里姚班辅导员共话学风建设

来源:“清华小五爷园微信公众号


姚班,指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先生于2005年创办,致力于培养与世界一流高校本科生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竞争力的拔尖创新计算机科学人才。截至今年1月,姚班学生在本科期间发表233篇论文,有75人次在国际顶级会议作大会报告。

姚班有一种特殊的氛围:学风严谨认真,不惧挑战,勇于创新,永葆对知识孜孜不倦的渴望。这种氛围润物细无声地内化为这群清华学子身上的独特气质。今天,我们邀请了四位姚班辅导员来分享他们的感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姚班的学风建设始于入学教育。写作业的相互借鉴很容易让同学在抄袭边缘游走,造成学风不正、学术不端的隐患。因此正式上课前仅有的几次团队训练营中,一定会邀请身处科研一线的老师,为同学们开展一次以学术道德为主题的讲座。

讲座开门见山,明确的概念让侥幸无处遁形——抄袭的定义及常见表现形式被清晰地界定。特别是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规范,以及如何界定作业剽窃等问题,都是日常学习科研中极易触碰的雷区。学术不端,后果严重。于个人而言,它是学术生涯的终点也是无法磨灭的污点,将伴随终生;于集体而言,它象征着规则意识缺失,会丧失集体的学术公信力。最后,为了强调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老师会介绍一些亲身经历的真实案例。面向新生的学术道德讲座能够让同学们正视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为他们的学术生涯上了宝贵的第一课。

除了新生讲座,在平日学习中,老师也会在课程上对学生们加强约束。第一堂课上,每位姚班老师都会花一部分时间来强调学术道德的重要性,要求同学们在后续学习过程中,做到每次提交作业时声明参与讨论的同学;完成大作业报告时采用国际规范的引用格式。老师们严格的学风要求并非停留在口头,对学风问题都会予以严厉处罚,比如曾有一位同学因大作业使用他人代码被记作抄袭,也因此没能拿到毕业证与学位证。对于学风问题的“零容忍”,提升了姚班同学的规矩意识。

夯实基础,挑战极限

清华课程本来就不容易,但“姚课”却更具挑战。新生入学教育一结束,姚班新生就要面临新挑战:大一的两门姚课。姚课是对院里开设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的特别称呼,姚课大多难度高、内容广、程度深。这些课都小有名气,对于姚班同学来说,更是让大家“痛并快乐着”的存在。

大一上学期的《计算机入门》邀请知名教授开讲座,介绍自己研究的子学科。尽管课程名字中含有“入门”二字,能够嗑着瓜子、悠闲聆听的部分也不过开头几分钟而已,基本定义的脚手架一旦搭好,剩余时间内可以讨论的对象就延伸到学科内的诸多经典结论乃至尚待解决的前沿问题。这对于连学科内专业术语都尚不太熟悉的同学们来说是一番“刺激而酸爽”的体验!

大一下学期的《计算机应用数学》由姚期智先生亲自授课,讲授计算机研究涉及的组合数学、离散概率、图论、复分析等数学工具。课程往往从一个看似其貌不扬的“趣味题”开始,同学们先讨论一番,尝试自行解决。而后姚先生将几种“久经考验”的解法以及“趣味题”与学科中大量重要问题的深刻联系娓娓道来,再介绍其中需要的新技术。在这样的课堂上,“中途掉线”并不可耻,在多次“掉线”后,同学们逐渐锻炼出了对整体思路的良好把握,课上遇到暂时跟不上的内容,或者之前不甚清楚的细节时,会暗暗记下,课后再将不懂的细节彻底搞明白。

姚先生对待课程的认真专注极富感染力。在姚班,任何投机取巧并不光彩,迎难而上、直面挑战才值得掌声。挑战性课程构成了一种奇妙的“磁场”,引领着也改变了同学们对待学习的态度。

姚先生在《计算机应用数学》课堂上授课

科研导向,牛刀小试

在“硬课”们的洗礼下,同学们非但没有挫了锐气、陷入气馁,反倒燃起了更大的兴趣,渴望早日开始科研实践。大一时这些“吃不饱”的学生会自发定期举行论文讨论会,向各位老师、学长征求意见。到了大二,同学们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开始尝试参与到科研之中。

课程的科研导向区别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它使得知识学习与应用实践紧紧结合在一起。它要求同学带着科研问题去学习,能让大家深刻体会到“知识是有用的”,从而大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老师在课上循序渐进地引导大家自发解决那些悬而未决的课题,并通过额外提供的课程阅读材料,让同学们早早接触科研。在很多专业课中,老师提供了学术界最前沿的科研问题,基于课程的学习内容,感兴趣的同学们自发结组,共同钻研,最后能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发表论文。

科研上的“甜头”让同学们“欲罢不能”,这远比考试分数提高一两分有吸引力多了!

作为培养模式科研导向调整后第一批吃螃蟹的同学,计科30班的33位同学在毕业时发表了44篇论文(其中有多篇文章来自班内合著),发表论文最多的陈立杰同学在本科期间发表了10篇一作论文;而刘壮同学则获得了CVPR 2017的最佳论文奖,文章也已经获得破千的引用量。

科30班大合影

优良学风,铸就姚班

在姚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一直冲在学风建设的一线,是同学们的标杆,也给每一位姚班同学系好第一颗纽扣。而辅导员们,从上岗第一天起,也会将学风建设作为姚班辅导员的职责。其实学风就是人格在学业科研上的映射,塑造良好的学风,对于同学们的价值塑造也大有裨益。

所有成果都不是偶然,姚班取得的成绩背后是无数老师与同学们的奋斗史。无论是严格到一丝不苟的入学教育,还是姚期智先生亲自把关的极富挑战性的姚课,抑或是在一次次小试牛刀中逐渐深化的严谨科研态度,姚班人时刻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成为一流科学家的道路上扎实地前进着。

诚然,姚班模式也许不适用于所有班级,但这些成功的实践正在有力地向我们展现某种理想状态:学风严谨认真,不惧挑战,勇于创新,永葆对知识孜孜不倦的渴望。这才是清华人应有的治学境界和追求!

文 | 高兴宇 黄嘉泰 张天翼 邝仲弘

编辑 | 春博士

 编辑:李华山 张同顺

审核:周襄楠

2019年04月22日 13:36:1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