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在平凡中追求卓越


学生时代

林希虹近照

林希虹 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系,1994年获华盛顿大学生物统计系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密歇根大学生物统计系。曾获2006年考普斯总统奖。曾任普斯委员会主席(2010-2012),哈佛大学生物统计系系主任。现任哈佛大学生物统计系和统计系终身教授,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获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杰出研究奖者称号。

1984年,林希虹从北京八中高中毕业,进入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回忆起在清华数4班的青葱岁月,无论是相伴五年的昔日同窗,还是老一代清华人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的精神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谈起恩师,林希虹娓娓道来:“萧树铁老师强调实际问题跟数学领域的关联和重要作用,这对我至今从事的统计领域有很大帮助;承毓涵老师让我感受到身为人师,对教育的热情和执着,对学生的关爱和信心,以及奉献精神;蔡大用老师用他的热情及对学科重要性的注重感染着我们,让我觉得数值代数竟也可以如此之美。”林希虹说,这些恩师们言传身教,彰显了优秀的科学素质,恪守着清华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林希虹看来,清华最宝贵的文化当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品质,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清华人直面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在现代社会里,厚德载物更是难得可贵。只有不断积累道德,才能更好地承担事业。”林希虹表示,在追求真相、卓越和机会的道路上,总不会一帆风顺,而良好的科学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让一个人能够走得更远。“这比走得更快更重要。”

如今,林希虹已是哈佛大学生物统计系和统计系终身教授,但她依然兢兢业业地做研究,在平凡和严格中追求卓越,践行厚德载物的伦理道德素养。她也时常以校友身份回到母校办讲座,和年轻教师和同学们讨论研究问题,分享自己多年的研究生涯和人生经历:“做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和发现,要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怀着正确积极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正如生活,也是百分之十的机遇和百分之九十的平凡。”

“年轻的清华学子们一定要学会享受自己所做的事情并报以积极的态度,充分重视团队合作,科学管理时间,利用自己的长处,制定好可行、清晰的短期和长期职业目标。”在林希虹看来,独立研究、发现重要问题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跨学科研究能力十分重要,这有助于将挫折转化为机会。

“传承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科学精神和伦理道德素养,在平凡中追求卓越、坚守初心,是一代代清华人的责任,更是最宝贵的财富。”林希虹说。(采写/田野)

编辑:赵姝婧

审核:周襄楠

2019年04月27日 13:51:24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