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矿产”实至名归
--清华学子赴重庆市璧山区环保局实习调研
通讯员 张兰 张天曦
废物不仅仅放错位置的资源,而是找不到家的流浪者。城市矿产,大多数环保者熟悉却又陌生的词汇,以时断时续的频率出现在人们眼前。它喻指对废弃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然而在这个化石能源将被消耗殆尽的时代,“城市矿产”究竟能否实至名归?
2016年,在国家环境保护部的支持下,由清华大学和苹果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绿色创新夏季学院(简称SICGI),旨在成为培养新一代环保创新人才和青年领袖的“革命摇篮”,以迎接绿色转型和新一代技术革命的挑战,通过“培训-实习-竞赛”的模式帮助青年学子实现环保创意,放飞环保梦想。
头脑风暴 创意初现
去年的夏天,绿色创新夏季学院就在全国基层刮起了一阵环保的清风,经过一年的成长,2017年的绿色创新者们再一次踏上了环保的征程上。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在绿色创新夏季学院启动仪式上表示,学院的核心理念是“环境、创新和领导力”,他鼓励学员们积极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并利用跨专业、跨领域的平台优势,突破学科专业思维的局限,碰撞出新的火花。
于是,一个微不足道却又颇具新意的想法诞生了。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常帅提出了“对城市中的废物进行回收与再利用”的想法。他计划将城市中的部分废物进行回收,通过创意设计完成物理转换,将废物重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并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平台将回收和设计融为一体。在绿色创新夏季学院考核录取环节结束后,常帅很快就和来自复旦大学的张兰、清华大学的张天曦、复旦大学的杨天娇达成了一致意向,在头脑风暴后,他们决定成立Mining for团队,旨在让废旧物得到更好的利用,将绿色创新更好的引入城市生活。
项目开始前后,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初步调研与准备,团队对于平台的构建有了更为完善的想法:结合“互联网+”的模式整合信息、回收废旧物料,同时升级线下模式,将待回收旧物匹配以更优的回收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团队以线上平台为依托,以“城市矿产”的设计升级与再设计为核心内容,试图搭建全民参与的咨询分享与互动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平台运用分布式生产模式,完成废旧物料从社区手工到优良设计的转换,并依托线上平台,搭建“城市矿产”知识库。在知识库中,只要上传某种物品的属性或图像信息,便可获得相关的“城市矿产”知识、该物品甚至区域内组织的回收建议和升级再利用方案。
启动仪式上中国绿色创新夏季学院全体与会人员的合影。
投身实践 助力环保
7月9日到8月6日,Mining for团队利用在重庆市璧山区环保局实习与调研的机会,在当地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对与“城市矿产”课题相关的科室,如固体废弃物管理中心、污染防治科、生态办公室、环保指挥调度中心等进行了访谈与沟通。结合璧山区当地的情况,团队因地制宜的对调研方案进行了修改。
除了政府部门,团队对企业、社区、工厂也展开了调研。我们发现多数居民对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回收方式了解较少,且垃圾分类回收程度较低。虽然我国一直在推动垃圾分类,却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团队在璧山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站(又称“供销社”)进行调研时,发现多数废旧资源的资源性不足,当回收利用时其价值往往被降质使用。缺乏有效的回收对接单位、工厂无法保证利润也是旧物回收企业面临的难题。这些难题无法解决,废旧资源便只能堆积到当地进行焚烧或填埋。
此外,团队了解到,在全国“城市矿产”行业当中,废旧资源回收和再利用时如果技术不达标或出现监管不当的情况,会对环境带来二次污染,也即所谓的“拆了东墙补西墙”。因此在旧物再利用过程中,“绿色设计与利用”成为关键的步骤。
重庆市璧山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站正在拆解废旧汽车。
多方参与 搭建平台
“现在的环保事业需要政府,企业,和大众的共同参与。传统设计更多本着企业的需求,考虑用户的参与来完成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刘新表示,“但是针对环保产业,我们应该从三方来考虑,将政府的职能、企业的活力和公众的力量结合在一起,行成一个更加完善的设计系统,Mining for团队所做的就是搭建一个能够向三方渗透的系统:回收网络需要三方合作,不断磨合,日臻完善;创意平台极大的激发企业和公众的参与度;而通过大数据整合搭建起来的科普数据库,更是将改善公众的环保意识纳入了设计的范畴。团队的项目目前还在实验阶段,面对这个开源平台,几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但好的平台是自己生长的,如果我们能埋下一颗种子,像微信一样,不断吸引各方的智慧,最终会变成一棵参天大树。”
在这个全国普遍高温的夏天,Mining for团队四人来到重庆市及璧山区开展了项目的基层调研及落地工作,并向基层环保工作人员了解到我国基层环保的真实情况,熟悉了基层环保局的日常工作模式和职能范畴,深切感受到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不易,也明白了重庆市“蓝天行动”背后他们所做的努力。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与调研,Mining for团队对项目进行了一次实体的案例设计与落地,并搭建了网络平台的初步模型,呈现集回收、设计、科普于一体的“城市矿产”回收平台。目前,他们正在紧张的整理资料。据悉,项目将于8月18日在清华大学主楼开展中国绿色创新竞赛。
废旧编织物变收纳柜,废弃包装盒变电脑托,咖啡渣变灯罩……这些废旧资源正在悄悄的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它需要政府、企业和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我们期待,这些废旧物能再次找到自己的归属,让“城市矿产”行业得以实至名归。
清华师生和环保局负责人合影。
2017年暑假,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以迎接党的十九大为中心,组织全校同学在暑期社会实践中组成“学习调研团”,共有400多支暑期实践支队,超过4000名同学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国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调研活动,实践地点覆盖3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计400多个不同的县市。此外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从“学校、院系、个人”三个层面针对性开展暑期实践项目的立项、培训、管理、支持和总结工作,将学生社会实践的全过程有机嵌入学校各个培养环节和工作体系,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与党建和集体建设相结合,与教学计划相结合,与事业选择和人生规划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实践耕耘梦想,行动砥砺真知”,实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清华新闻网8月21日电)
供稿:校团委 编辑: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