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怀天下,文化源长流
楼宇烈先生讲座暨德年公益文化奖颁奖典礼在清华举行
清华新闻网11月15日电 11月11日晚,校团委社团部和清华大学百年树人文化促进基金,联合邀请到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先生,在清华大学主楼后厅做了题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的讲座。500余名清华师生参加讲座。
校党委副书记过勇致辞。
过勇在致辞中首先感谢楼宇烈先生在耄耋高龄依然多次欣然前来,为清华学子带精彩的讲座,为国学经典文化的传播不断作出努力。他表示,近年来,学生社团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力量。学生国学等学生团体为经典文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教育扶贫公益协会等许多爱心公益社团也在助老、扶贫、环保等不同领域传递着清华人的公益精神。立德树人是清华一贯追求的目标,希望借助今天的演讲会能够鼓励更多的清华同学投入到传统文化与公益精神的践行队伍之中,不断繁荣校园文化,树立化自信。
楼宇烈先生做“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讲座。
讲座中,楼宇烈先生从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特点出发,讲述中国人文精神的根本,并分析新时期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楼宇烈先生首先提到中国文化强调修身。“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每个人都有明德,我们要把它发扬出来。要发扬明德,首先应完善和提升自我的德行,这不仅仅是在口头上、认识上,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实践上提升自己。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皆以修身为本,这便是中华文化的第一大特点。
接着楼先生又提出中国文化中的第二个重要传统是“以天为则”。中国人强调以天地为榜样,向天地学习。“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人要学习天地的广大无私,广阔包容。“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人也要学习天地的“诚”,先生看来圣人“诚”来教化民众是天下太平的重要保障。楼先生主张不仅要向天学习,也要向万物学习。学习“离离原上草”的坚强的生命力;学习“未出土时已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竹子的谦逊;学习“普润万物”“水滴石穿”的水的无私与坚忍。
楼先生还着重强调了中国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即保持人的主体性。中国的文化强调人不能做神的奴隶,也不能做物的奴隶,而要做人自己,保持人的主体性、独立性和能动性。另外,人也不能狂妄自大,做天地万物的主宰;相反,人们要虚心向天地万物学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就是中国文化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优秀思想。“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的结合,保证了中国文化中的人本主义不可能异化为“人类中心主义”。
在讲座的结尾部分,楼先生谈到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以中国视角提出了如何应对的措施。楼先生提到,纵观近几百年来的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社会)的关系、人自身身心的关系,日趋紧张、恶化,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丢失。人文精神的核心便是自律。然而现代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破坏自然环境,为了相互攀比而浪费资源。人不能被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奴役,无法把握自己。人的主体性和庄严性不能被毁灭掉。因此,现在亟需重振以人为本的人文文化,而扬弃异化了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与此相关的“科学主义”“科技万能”等思想。正确地阐释和弘扬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人文文化的真正意义和精神,将它贡献给世界,是当前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
演讲会上座无虚席。
为了促进学生社团公益文化类活动的开展,在讲座前还进行了“清华百年树人德年公益文化奖”颁奖典礼,表彰过去一年在国学经典文化和公益文化传播方面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学生教育扶贫公益协会等10家学生社团获得优秀社团奖,“优化校园,粉刷梦想”等5项活动获得优秀项目奖,教研院研究生何海程等5名同学获得优秀个人奖。今年由基金发起人倡议,还增设特别奖授予清华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
过勇为获奖组织和个人颁奖。
本次活动由校团委社团部、清华大学基金会百年树人文化促进基金主办,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形象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单位协办。
供稿:校团委 编辑: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