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学生记者团成员赴韩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清华新闻网7月20日电(学生记者 田姬熔)7月4日至13日,中国高校校报记者团一行15人赴韩国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团队成员深入了解韩国当地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高校校报记者团访韩交流活动始于2006年,目前已举办超过10届,成为中国高校大学生记者开展海外采访实践、促进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活动。这也是清华大学学生记者团第8次派代表参加交流。
记者团成员在韩国国际文化交流振兴院进行成果展示
4日下午,中国高校校报记者团一行抵达首尔,韩国国际文化交流振兴院举办了欢迎晚宴并与同学们进行座谈。欢迎晚宴上,韩国国际文化交流振兴院院长金龙洛致欢迎辞。他表示,各位学生记者是未来新闻行业的希望,愿大家能够将目光更多地聚焦于普通民众的生活中,于细节中加深对社会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民俗村里精心雕琢的韩国匠人
记者团成员体验韩国传统服饰文化
交流期间,中国高校校报记者团一行体验了韩国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特色文化。在韩国民俗村,学生记者通过参观博物馆、观看民俗表演与亲身体验文化习俗领略韩国朝鲜时代的风土人情;在全州韩屋村,学生记者回顾韩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学习韩国传统礼仪、礼节,体验韩国传统饮食与服饰文化,从中感受到韩国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珍视与传承;在南怡岛上,学生记者对岛上乌托邦式的生活、管理与设计理念称赞不已;在青瓦台中,学生记者近距离感受韩国独特的政治文化氛围。此外,学生记者还体验了现代韩国特色文化:颇具动感的现代舞蹈K-pop,风靡亚洲的韩国化妆术以及影响深远的韩国综艺文化。
除了体验活动之外,本次交流中记者们还分为四组分别就“大学”“饮食”“名胜”“市场”四个主题进行实地采访与调研,通过问卷、访谈与实地跟拍等多种形式完成采访任务,并在最后的成果展示会上进行分享交流。通过交流活动,学生记者们在深度体验韩国文化、深入了解韩国当地社会发展的同时,还与当地大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促进两国大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
此次交流由韩国国际文化交流振兴院支持。韩国文化产业交流财团(KOFICE)成立于2003年,是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该组织致力于增进韩国国民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和理解、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其对外交流与合作,在韩国的公共外交和对外民间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关链接:韩国文化的张与弛——学生记者眼中的韩国文化
文/田姬熔
这个暑假在中国高校校报记者团的组织下,我随记者团一行15人赴韩国开展了中韩两国文化交流活动。作为其中的一员,在短短十天的活动中我对韩国有张有弛的民族文化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传统文化对于每个民族而言,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在韩国,我真正看到了每个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在文化振兴院院长金龙洛为我们举行的欢迎晚宴上,院长与每人握手行礼赠送礼物,每次讲话完都一丝不苟地鞠躬;民俗村里,韩国匠人专注地做着传统手工艺品,一笔一画地认真刻出每个纹路;韩屋村中,年近花甲的老奶奶为我们展示与教学传统礼仪文化,向我们娓娓道来每一种韩国礼仪及其背后的故事:从问候到敬语再到行礼手势与跪坐姿,一颦一笑都严格遵照礼仪要求,优雅之态尽显其中。
在对待传统时,韩国人的这种敬重之心正是文化中的“张”,而这种“张”体现在年轻人身上,则是他们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在此次的交流活动中,主办方设置了分组采访的活动,早晨八点我们就来到了梨花女子大学和延世大学进行采访。即使是暑假的早晨,校园内仍然有不少抱着书本前往图书馆学习的学生。在与寄宿家庭十一岁的小朋友交流时,还在上小学的他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跟我们说,他的日常休息时间是晚上十一点半,在这之前除了完成作业,更多地是要学英语、读书,他最喜欢读历史类和科普类的书籍。他在上初中的姐姐告诉我们,她的梦想是去联合国工作,希望能够为世界作出贡献。整个活动中负责组织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的当地大学生志愿者,每个人身上都洋溢着一种热情向上、朝气蓬勃的气息,这样的生活态度感染着参与活动的每个人,也让我们在韩国度过了充实快乐的十天。
在距首尔63公里的南怡岛上,我们领略到了韩国文化出世、悠然的另一面。与其说这是一座岛,这里更像是一个乌托邦:岛主为这里取名为“南怡岛共和国”,有自己的国旗、国徽、货币甚至护照、国家电视台;这里的每个人都是设计师,岛上的建筑、室内装潢都出自岛民自己之手;任何人只要愿意来岛工作,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在这里永久地生活、居住;岛主坚持着“世上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的资源”的理念,所以岛上随处可见“垃圾”化身的绝妙景物。岛上的讲解员说:“我们希望每个人在这里都是快乐无忧的,这里应该是大家的世外桃源。”在这座有爱而和谐的岛上,我看到了韩国人心中宁静致远的一面,而这正是韩国文化中的“弛”。
张弛有度,于人难得,于文化更为可贵。也正是这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感,让我对这里的一切流连忘返。
编辑:吕婷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