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探索聚变装置 点燃永恒火种

清华大学工物系东方火种支队赴核聚变能源领域科研单位实践


清华新闻网9月14日电(通讯员 曾明杰)9月2-9日,在工物系“核能兴邦2020”实践项目下,工物系实践支队分队“东方火种——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方向大科学装置实践支队”(下简称“东方火种支队”)一行,对我国核聚变能源领域的主要科研单位进行考察调研。期间,队员们参观了安徽启迪科学城、清华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并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磁约束核聚变奠基人之一万元熙院士,以及中科院等离子体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老师和学长们进行了访谈。

本次实践旨在帮助有志于从事聚变科学研究的同学们了解我国聚变领域进展,为支队成员和关注支队行动的更多同学提供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手参考资料。实践结束后,支队成员深受鼓舞,纷纷表示愿以自己的努力为中国核聚变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科研人员为东方火种支队讲解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的EAST(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装置是从我国第一台大型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T-7(Hefei Tokamak-7)发展而来,是世界上首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9月3日,支队成员参观了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的EAST装置。科研人员介绍,从ITER(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目前的工程设计来看,在近5到10年之内,EAST是在关键技术设计方面最接近ITER的。中国的EAST装置在世界上现有的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中独树一帜,对于推动国际聚变科学研究和整体提升我国聚变领域科研单位的工程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成果是显著的,但我们同样也必须认识到,这只是阶段性的成功,中国的聚变能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研人员解释说。

从我国核工业起步一直走到今天,研究的道路曲折而艰辛。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成立于1965年,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从事聚变能研究的科研院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国家科技政策的深入调整,研究院重新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

四十多年来,中国的核聚变事业经历了从缺乏参与人员,到人才济济一堂的转变。如今,年轻的科研人员正在接过老一代核工业人的接力棒,将我国聚变事业推向新的高度。万元熙表示,聚变事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拘一格的,同时,万元熙对当今大学生充满希望和信心:“像清华这样的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将会直接地为未来的聚变装置、聚变的物理实验以及实验的物理设计作出直接贡献。”

支队成员与万元熙院士合影

在调研核聚变能源科研单位之余,“东方火种”支队还沿途参观了安徽启迪科技城,了解了我国科技服务产业的运营模式;参观了清华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对于工物系公共安全方向的科研与应用有了新的认识;参观了中科院的强磁场科学中心和固体物理研究所,对于科学岛的其他科研单位有了更广泛的概念。

我国核聚变能源领域研究伴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春天,支队成员们通过实践纷纷表示,将更加努力学习,为实现人类掌握这种理想能源的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东方火种——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方向大科学装置实践支队是工程物理系院系级实践“核能兴邦2020”下属支队,兼属于大科学装置及核工业单位两大门类的实践支队,由清华大学的16位本科生构成。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前期调研、走访领域内的学者、导师和学长,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充分了解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两个从事聚变能源研究的科研院所,了解当前聚变领域的前沿;同时沿途参观一些其他科研单位和科技服务企业,帮助同学们更全面了解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科研领域的全景。

供稿:工物系 编辑:赵姝婧 审核:襄楠

2018年09月14日 14:59:5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