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系赴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就业实践
清华新闻网1月28日电 (通讯员 刘家岑 王南飞 孙梦园)1月23日-25日,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研团组织校内11名同学于赴上海电气风电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风电集团”),开展“源动中国”就业实践活动,并与清华校友和企业领导进行交流,感受我国能源动力行业的伟大变革,领略能源行业清华人的风采。
座谈中,风电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赵增樑为支队成员介绍了企业的发展概况。他表示,风电集团在早年间与德国西门子加强在风电领域的战略合作,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风电集团已逐步建立起自主的核心研发体系和全面的管理、质量、运维体系。支队成员、能动系2014级博士生王南飞听完介绍后深有感触,他表示,风能作为清洁能源,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将占有很大比例,作为“能动人”,在为这家高科技产业点赞的同时,也希望在这个领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支队成员向企业领导提问 王南飞 摄
支队成员参观临港工厂 李亚楠 摄
在位于临港工厂的企业展览馆,支队成员参观了全国首台汽轮机发电机组实物、核电站的比例模型和涡轮叶片。此外,上海电气还制造出我国首台“万吨”水压机和首套核电机组。这种敢为人先、锲而不舍的精神正是上海电气“首创”精神、“万吨”精神的内核所在。支队成员纷纷表示,作为一个清华人,应秉持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做好基础科研工作,在技术研发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和绿色环保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支队成员讨论汽轮机模型 李亚楠 摄
实践支队在风电产业园区合影 计佳玮 摄
在临港产业园区,支队成员体验乘坐无人驾驶巴士,还参观了企业自主研发的、基于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的风电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平台——“风云系统”。一整面墙的数字化显示屏上呈现了企业在全国各处承建的风机项目,每一块区域的风机都有独立编号,其工作状态及工作参数都在屏幕上实时显示。更加令人惊叹的是“风云”的故障诊断系统:通过分析风场传感器发来的实时数据,故障诊断系统可实现从故障现象、故障可能原因,再到故障解决方法的全面处理。支队长、能动系2018级博士生刘家岑说:“‘中国制造2025’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在工业领域逐步推进、有序进行的。在我们日常少有接触的工业领域,智能技术正逐渐取代和改造低效落后技术,快速发展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已为传统工业注入新活力,带来新机遇。”
实践支队参观海上风场 计佳玮 摄
实践支队在风电集团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驱车前往参观了位于东海大桥边的风机组装工厂和海上风场。一线工人结合实物,为支队成员讲解了风机的生产制造工艺流程。在实践中,支队成员对专业技术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
临时党支部开展“新发展理念”组织生活会 李强 摄
在实践期间,实践支队成立临时党支部,并结合企业文化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支部书记、自动化2017级硕士孙梦园带领大家分别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五大新发展理念和清洁能源的发展三个方面开展了三次组织生活,对党史、党的政策、行业发展热点进行解读。支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学习,并就相关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孙梦园总结道:“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学习和继承改革先驱的思想和精神,在改革中谋发展,在创新中求进步;同时也应秉承清华校训,探赜索隐,臻于至善,去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在校友座谈会中,能动系2008级校友许梦莹为支队成员讲解了风电前沿技术的讲解,此外,许梦莹结合工作心得体会,勉励大家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敢于吃苦拼搏、走不寻常的道路。能动系2011级校友、就职于风电集团的楼宇说道:“感谢上海电气集团为年轻人提供多种机会发挥才干,也希望师弟师妹们能秉持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管选择什么岗位,都能够追求卓越,脚踏实地,坚守工匠精神。”
在实践最后,支队成员采访了风电集团人力资源部的赵增樑副部长。在访谈中赵副部长说:“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从事制造业更有一份家国情怀蕴含其中。企业除了盈利,更有一份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风能是清洁能源之一,做强风电也意味着为我国清洁能源和环保事业作出贡献。”此外他鼓励年轻人择业时不仅要考虑职业带来的满足感,还要考虑将个人职业规划与国家发展相结合,清华学子更应当肩负起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通过本次实践,支队成员领略到能源动力领域清华人的风采,见证了我国清洁能源领域企业的茁壮成长,并更加坚定了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的就业观,提升了作为一名清华学子应“勇担复兴大任、争做时代新人”的思想觉悟。
供稿:校研团委 编辑:吕婷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