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李晓明:我的清华求学路

记者 赵姝婧


研究生时期

1992年参加在清华召开的国际会议

李晓明 1978年、1982年分别获清华大学无线电系通信专业学士、硕士学位。研究员级高工。历任电子部七所技术员,电子部30所研究室主任、副总工,中国联通技术部、数据部、运维部副总经理。国家863计划通信主题专业专家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和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承担了多项军事电子预研和国家863计划课题。主持建设了中国联通ATM网、互联网、视讯网、IP承载网等网络。

1975年,原本已在家乡插队4年的李晓明迎来了自己人生重大的转折点。这一年,经过笔试和层层考核,李晓明终于在清华园开启了自己的大学时光,进入无线电系通讯专业学习。

初入清华校门的李晓明,激动之情不言而喻,但同时身为工农兵学员,文化基础十分薄弱,为此他也未免有些担忧。“我特别感谢我的恩师们,当时清华实行的还是班办大学制,老师们会分到各班为我们上课,和同学们联系十分紧密,他们不仅教授我们知识,还帮助我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校和通讯教研组也精心安排了教程和师资,以解决我们文化基础薄弱的问题。”李晓明说。

回忆起在清华的学习时光,李晓明至今对数字通信相关基础专业课程记忆犹新,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郑君里老师在讯5班首次开设的信号与系统课程:“这门课就像打开了一扇豁然开朗的大门,不仅使我们感受到了数学的严谨优美,而且掌握了分析和处理信号的数学工具,这些在我日后的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获益良多。

毕业后,李晓明被分配到电子部七所工作,讯5班的同学们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今虽已毕业多年,但同窗情谊却依旧深厚,昔日火热的学生时代最是难忘。回想曾经的学习生活,李晓明感慨万千:“我们这一批工农兵学员从文化基础十分薄弱的‘门外汉’,经过清华的锤炼后成长为基本掌握现代通信知识的‘工程师苗子’,这得益于清华众多杰出老师的良好教育,感谢我的恩师们,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他们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科学精神”。

1978年国家恢复研究生招生,受郑君里老师的来信鼓励,李晓明决定报考清华大学无线电系通信专业研究生。他充分利用一切可用时间复习各门课程,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终于再次进入清华深造。

“那时候,我有幸聆听了多位大师级教授的课程,常迵院士讲课常常旁征博引,加深同学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冯重熙教授是我的导师,他的语音信号处理课程对我的硕士论文研究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李晓明回忆道。

研究生毕业后,李晓明先后在电子部30所和中国联通工作,同时一直与清华的老师们保持着联系,不仅开展课题合作更巧的是,在国家863计划新成立的通信技术主题专家组中,李晓明被聘为多媒体通信专家组专家,有机会和曾经的同学、老师们再次并肩奋战,他非常珍惜。

如今,大学毕业已步入第40个年头,在回忆感激之余,李晓明也献上了他作为清华学子对母校的美好祝愿:“祝愿我的老师们健康长寿,祝愿我的同学们健康平安,永远爱清华,祝愿母校越来越好!”

编辑:周襄楠

审核:卢小兵

2019年04月27日 12:21:27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