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寻初心 乡村振兴谋良策
研究生实践支队赴河南浚县“初心服务团”探索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模式
清华新闻网8月3日电(通讯员 张宇婷 涂卓依 张子浩 杨帆)7月22日-29日,7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研究生组成清华大学赴河南浚县“初心服务团”实践支队,以“我的事业 我的祖国”为主题,以农村水污染问题为切入点,围绕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开展实践活动。支队访谈基层干部10多位,深入5个村落调研农村水污染处理与集体产权改革现状,调研相关企业4家。实践期间,清华大学与浚县农业农村局举行“初心服务站”签约仪式,支队进入浚县一中与高中生“结对子”,浚县电视台对此也进行了相关报道。
多方座谈定向采访,走近基层干部聆听初心
为了解浚县农村生态环境基本情况,实践支队赴浚县委员会、住建局、环保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浚县第一污水处理厂、鹤壁华电水务有限公司等单位座谈交流。支队成员调研发现,浚县县城发展模式成熟,部分村落已开展污水收集沟渠建设与旱厕改革试点工作。然而,农村地区仍面临资源性缺水挑战、地下水超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农民环保意识不高等问题。通过聆听各单位实际情况和建议,队员们结合地方特色思考乡村振兴与生态环境治理前景,也体会到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与初心。
赴河南浚县 “初心服务团”实践启动座谈会 张子浩 摄
下乡走访深入基层,来到百姓身边探寻初心
发展特色,脚踏实地解决乡村问题,是浚县支队的初心。支队成员深入南阳涧村、东张洼村、码头村与村委会深入交流,走访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建设工地现场,入户调研下水管网与厕所改革情况。同时,支队成员还关注了各村旅游、文化、基建等情况,不断深入发掘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之道。
创新方法,深耕田野助力乡村振兴,是浚县支队服务工作的落脚点。为进一步探究农村高效发展途径,支队赴浚县金丰公社和白寺村探讨“三变改革,五大合作”的发展前沿。白寺村是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村,支队学习分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及种植园的运作模式,为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闭环生产体系打好基础。
同时,支队成员还重温历史,从而走好新一代人的长征路。在下乡过程中,支队于常仙甫烈士故居开展组织生活,学习常仙甫同志仗义疏财、为民请命、领导抗日最终壮烈牺牲的革命生涯,通过重走地道、重温入党誓词探寻革命先烈的红色初心,坚定新时代青年使命。
实践支队入村调研农村污水处理与厕改现状 张子浩 摄
结合专业探讨思考,青年行动践行初心
应共青团浚县委员会安排邀请,实践支队进入浚县一中开展以“寻初心,共青春”为主题的“结对子”活动。成员走进班级和同学们面对面交流,引导高三学生树立目标,专心备考。清华学子与高中学生建立了良好友谊,搭建了清华和浚县一中学子的联络机制。
实践支队在浚县一中开展“结对子”活动 浚县广播电视台 摄
实践支队参加了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浚县“初心服务站”签约仪式及实践座谈会,浚县县党委副书记孙超出席会议。双方对“初心服务站”寄予厚望,希望发挥其平台与纽带作用,达成校地的长期合作。支队长张宇婷就在浚调研情况进行汇报,支队成员与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就发展方向构想进行座谈。
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浚县“初心服务站”签约仪式现场 张子浩 摄
基于在浚调研情况,支队针对浚县地区水资源短缺、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厕改固废流向不明确等痛点,探讨设计“循环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产业园区规划和政策支持设计,具体包含灌溉节水、种植业与养殖业废物资源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等关键要素。
2019年,清华大学围绕“我和我的祖国”实践主题,组织清华大学研究生奔赴基层地区,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重点围绕基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展实践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研究生同学的专业优势,将自身专业知识同地方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基层民众生活当中的重要关切相联系,切实为实践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在建国七十周年之际体现出清华学子的当代担当。河南浚县支队以浚县地区水资源保护与农村污水治理为切入点,探索浚县地区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模式。结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和水利水电工程系研究生专业背景,将所学为所用,努力为浚县发展建言献策,实现“做贡献,守初心”。
供稿:研团委
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