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西海 文明攸通
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赴意小班“丝路新探”纪实
清华新闻网8月5日电(通讯员 陈昱弘 韩心荷 摄影 韩雨乔 任艺莎)7月20日至28日,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张成岗、史志钦两位教授带领下,来自全校11个院系的19位本科生、研究生组成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意大利-希腊小班,来到意大利开展实践调研。小班先后走访意大利中国总商会、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驻意大利代表处等多个机构,从北京到罗马,海外实践课堂谱写着丝路新探的乐章。
7月21日,小班来到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的意大利中国总商会进行交流。意大利中国总商会是由从事互联网、物联网、商务、金融、物流的旅意华商,在意大利投资的华侨华人、企业单位,以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人士等组成的非盈利性社会团体。通过深入讨论和交流,小班成员对华资企业在意发展情况、“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意经贸合作等问题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也体会到在意华人华侨奋斗的不易与艰辛。
总商会工作人员与小班成员合影
7月22日上午,小班师生来到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就中意关系、“一带一路”等相关问题进行交流。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李军华对清华全球胜任力实践小班的到来表示欢迎。李军华表示,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与中国同为文明古国,两国在文化上的共同点为两国的千年友谊与“一带一路”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使馆政治处主任张彦宇介绍说,今年3月习主席访问意大利,两国成功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访问期间,意方还将查获的700余件流失文物归还中国,充分体现了中意双方开展文化合作、构建友好关系的趋势。
此次与使馆的交流使同学们对“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意两国开展务实合作与人文交流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为此行提供了更多观察意大利社会的视角。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青年一代,期待“一带一路”能实现互利共赢,也希望能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合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成岗教授、史志钦教授发言
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总部,小班成员与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阅读并朗诵粮农组织总部大厅石板上镌刻的组织章程序言,认识到粮农组织对各个成员国一视同仁,维护各国平等权利,尊重各成员国不同文化;他们驻足于世界粮食日标志面前,了解其设计含义,更全面地认识到粮食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在总部会议大厅,小班成员们模拟粮农组织大会中方代表发言场景,认识到粮农组织极大促进了成员国在各个领域开展切实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认识到中国在国际组织中承担重要责任,需要更多拥有广阔全球视野、熟悉多边事务的国际化人才加入到国际组织中,以实际行动代表中国发声。
联合国粮农组织工作人员向小班介绍组织宗旨
怀着满满的调研收获和思考,小班告别永恒之城罗马,向北而行。他们经过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城市,在文化浸润的实践中体会中西方文明差异,领略意大利南北的不同风貌。7月25日,小班在米兰走访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驻意大利代表处,就中意经贸合作和“一带一路”相关问题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小班成员了解到,贸促会驻意大利代表处作为贸促会在境外开设的常设代表机构之一,在推动中意经贸合作、开展中意经济技术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进行公共外交宣传和提供产品服务,配合政府高访活动、协助政府间协议与谈判工作,反映企业的具体诉求、建立服务链、提供法制培训和紧急救援等。
贸促会工作人员与小班合影
中国与意大利自古以来便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与意大利同为文明古国,东起长安西至罗马的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繁华商路,更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当今,意大利成为首个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七国集团”国家,中意经贸合作迎来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意开展深度经贸合作创立了新的良好平台,同时需要企业、政府、商会等进行多方协作,形成合力以应对新挑战。
此次海外实践中,小班师生在意大利等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探索世界文明多样性、探寻文明交流,对比中国文明,进一步理解世界文明的演变规律,对“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应对提出针对性建议,培养了小班成员的全球胜任力。社科学院2018级硕士生司晓雨表示:“作为青年学子,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探索经济、政治、法律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切实提高自身胜任复杂环境的能力,争取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中意未来的深入合作贡献力量。”
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增进学生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在“丝路新探”海外实践项目的基础上,校团委联合教务处、全球胜任力发展指导中心以及新闻学院等院系,共同开设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组织师生前往“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开展社会实践,鼓励师生“走出中国看中国”,培养“全球视野、中国立场、清华观点”。
供稿:校团委
编辑: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