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思思:分秒必争 科研战“疫”

2020.10.05

      图文提供

      医学院


      片设计

      贺茂藤


      编审
      戚天雷   周襄楠


      栏目统筹

      周襄楠

单思思,2015年进入清华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张林琦教授,从事传染病与免疫相关研究,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等病毒抗体和疫苗的研发,以及病毒入侵机制的研究,在《自然》(Nature)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有关新冠病毒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学业之余,单思思发挥专业特长,担任“科学企业家”“健康中国-产业领袖”等项目的博士团助教,积极推动研究成果向实际应用的转化。秉承清华大学“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理念,单思思还担任了清华大学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研究生辅导员),主动服务同学,发挥党员的思想引领作用。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新冠疫情暴发后,她大半年无休,在科研战疫一线争分夺秒、攻坚克难。她说,以“硬核”成果降服病魔,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青年科研工作者责无旁贷。

从2020年1月20日以来,单思思每天都泡在实验室里,生产抗体,检测抗体功能,进行动物实验,这样高密度的实验,已经持续了近200天。

当单思思手边的一个闹铃声响起的时候,单思思说:“这个是提醒我抗体结合显色的时间了。我们现在都是同时做好几个实验,时间的要求上不一样,所以会设置不同的计时提醒。”

单思思所在的张林琦教授科研团队长期从事病毒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新冠疫情暴发后,张林琦教授迅速组建科研攻关团队,刚放寒假回家一天的单思思第一个报名参加。

在科技部公布的五条疫苗技术路线中,他们团队选择了三条开展研究,其中一个被科技部立项。在清华大学医学楼里,单思思他们实验室的灯整晚亮着,大家全力推进各项实验。2020年的除夕夜,单思思就是捧着师姐送来的饺子在实验室里度过的。

对于这样的工作状态,单思思说:“每天早上来实验室的路上听新闻,听到那些不断增长的数字,我感到从未有过的紧迫感,大家都恨不得24小时连轴转。”

让单思思倍感振奋的是,2020年3月2日那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学校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她作为团队代表为总书记做实验演示。

“总书记问了我两个问题,是不是可以表明这些抗体是一个好的功能?这些课题是不是你们博士生来做的?我回答是的。我当时既紧张,又感到自豪。总书记说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这是对我们科研工作者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我们给予的厚望。”单思思说。

如果把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比喻成钥匙开锁,单思思他们所要做的就是解析它们结合时的结构和相互作用机制,从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分离出抗体,筛选出其中能够成功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的抗体来进行治疗药物研制。

对此,她说:“每一个步骤都是非常庞杂和精细的,比如说我们已经分离出200多个抗体,但要进一步筛选哪一个更有效。我们需要做很多的功能验证,需要上千次的不停重复这个动作,有时候手都僵了。枯燥、重复,但也让人充满期待。”

张林琦教授介绍,现在实验室的主力军,都是“90后”“00后”。科学就是攻山头就是炸碉堡,需要毅力,长久的坚守,单思思他们做到了。张林琦觉得,这也体现了勇于担当、敢于担当。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单思思和团队成员已经解析了病毒与蛋白结合的关键结构、成功分离出200多株抗新冠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编码基因,进行了体内和体外的功能实验,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他们团队的腺病毒疫苗也进入公司生产阶段,接下来将进行临床试验。

对于团队的研究成果,单思思充满期待:“总书记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期望,我们受到了非常大的激励和鼓舞。我们要与医务工作者并肩作战,在我们科研的战场上争分夺秒,尽早用我们的研究成果为患者为百姓服务。”

注:部分内容引自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 010-62793001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