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是一种采用扎结防止染色而形成绚丽图案的古老印染工艺,古代称之为“绞缬”“扎缬”。由于扎染工艺简便、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如今在日常生活中仍然被广泛使用。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艺、四川的自贡扎染技艺更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教授贾京生承担的《染织工艺基础》,以扎染为重点,通过工艺讲解、美学分析、国内外作品赏析、学生实践操作开展教学。
以往在校时,作为课程主要教学场所的印染工艺实验室,能够帮助同学们准备扎染所需的织物、染料。为了使同学们更直观地在课上感受到扎染的艺术魅力,贾京生老师也会精心准备许多扎染实物,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分享,探讨扎染工艺的设计与技法。
然而受疫情影响,这学期《染织工艺基础》根据统一教学调整改为了线上授课。作为一门强调创新设计和艺术实践的课程,线上教学又给《染织工艺基础》带来了怎样的挑战呢?如助教史冰心所言,“网络远程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老师不能直观看到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过程。此外,相比学校实验室提供的便捷条件,自己购买所需的材料、找到自家中合适的器具进行操作,也是对同学们在家线上学习、动手实践的一种挑战。”
为了保证上课质量、在进行扎染实践时保持及时沟通,贾京生老师选择了腾讯会议直播授课的方式,向同学们讲授了扎染工艺的发展历史与扎染艺术特征,对扎染所使用的工具材料、工艺技法,以及扎染图案与制作工艺关系进行了系统讲授,强调在用针、线将织物缝成一定形状并抽紧扎牢,使织物皱拢重叠;染色时折叠、捆扎处不易染色,而未扎结处容易着色,最终产生富有自然韵味的晕染效果。
此外,在这学期线上课程开展之前,贾京生老师便提前列出所用工具与材料清单,提醒同学们尽快采购好扎染所需的工具材料。但在疫情期间,一些家在特殊地区的同学仍然面临着物流不便的困难,她们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家住湖北襄阳的翟憭艺在网上购买了棉布和染料,由于开课期间湖北物流未完全恢复,直到三月底课程近半才最终收到商家寄来的染料。但在和商家沟通协调、等待快递期间,翟憭艺依旧没有停下练习扎染的扎结技艺。她运用家中现有的材料,进行捆扎、折叠、针缝,不断完善着染色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很多同学对于扎染的深刻印象,除了艺术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更在于它拥有无数未知的可能,以及这些惊艳创造所带来的喜悦和收获。
“刚开始扎布的时候总是难以掌握力度,染色的结果并不理想。但是最快乐的还是把煮过的布从锅里捞出来拆线的时候,像刮彩票一样充满期待。”家在新疆的李吟雪分享道。在制作最后一个扎染作品时,她曾不小心把布料掉在了有其他颜色粉末的台面上。“那个作品我扎了很久,看到布料一下子变脏,感觉很心痛。”拆开布料后,李吟雪发现作品变得十分斑驳,于是索性在台面上把布料多滚了几次,“结果有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真的非常有趣。”
“方圆绮错,极妙穷奇。”经过四周的《染织工艺基础》云端学习,同学们的扎染技能直线上升,更点燃了继续探索学习这一古老技艺并在艺术设计实践中不断创新的热情。师生之间、朋辈之间灵感碰撞、共探缬韵,在时光的往复交叠中,唤起扎染工艺温柔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