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中国·清华印象”国际暑期项目:了解世界的中国和中国的世界

2019.08.06

    素材提供

    国际学生学者中心

     

    文字采写

    刘书田

     

    图片设计

    宋晨

     

    编审
    卢小兵   程曦
    张歌明   张莉
     
    栏目统筹
    程曦

     

“能有机会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伙伴一起了解当代中国和清华真是太棒了!我非常喜欢今天游览过的荷塘和艺术博物馆,能够看到保存完好的刺绣作品和用于制作古老家具的工艺,真是令人惊叹!”来自哈佛大学的学生师卓(Jowa Shi)激动地说道。

这是师卓参加2019清华大学“感知中国·清华印象”国际暑期项目的第一天时的感慨,像她一样获益匪浅的国际学生共有188名。她们从世界各地来到清华,成为这个夏天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校园体验:清华初印象

7月12日,2019清华大学国际暑期学校“感知中国·清华印象”项目开幕式在主楼后厅举行。这是清华大学首个校级国际暑期项目,也是清华大学实施全球战略、布局新百年“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重要举措之一。

项目通过建立学分认证制度,作为交换学习的一种形式向清华大学海外伙伴高校学生开放。今年共招收了188名具有领导力的青年学生,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44个国家的88所大学。

来自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的李希(Araceli Rodriguez)回忆道,当得知自己能够参加清华的感知中国暑期项目时非常激动。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林钟汎(Jong-Beom Lim)也表示,“想要亲身感受一直吸引着他的中国文化,更重要的是,想要感受中国学生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

在为期两周的课程和活动中,学生们充分感受了中国高水平大学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领略了清华大学以及其他海内外高校教授的大师风采,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进行学术和文化交流、结下真挚友谊。

精心筹备的书法、京剧和剪纸等文化课程,更让国际学生们近距离地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丰富魅力,体会中华文明的独特韵味。来自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的教师带领同学们初步了解了中国书法的特点和历史,从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到“指实掌虚”的动作要领,听了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纷纷跃跃欲试,拿起毛笔开始了书法初体验。

参加书法课的瑞士苏黎世大学学生火有(Karl Bulut)说,他一直对书法艺术充满兴趣,虽然这是他的第一次尝试,但已经充分体会到了练习书法的趣味,感受到了书法是书写者自我表达的过程。

浸润在清华园中,不少国际学生流露出对这所中国高等学府的心动,“感知中国·清华印象”暑期项目中有志于在清华深造的学生参加并聆听了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项目说明会。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说明会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使得他们对清华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期待未来有机会能成为清华的一员。

实地调研:中国新感知

2019“感知中国·清华印象”项目分设 “创意城市”“产业前沿”“城镇化”、“国际关系”“环境”“建筑”“性别研究”七个主题,均由清华大学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领衔制定课程和研究方案。学生将通过多种多样的课程形式近距离地体验中国、探索中国、研究中国,更透彻地了解中国在世界的角色和定位,帮助同学们认清自身在其中可以发挥的潜力和能力。

7月16日至18日,“感知中国?清华印象”暑期项目的七个方向小组分赴前门、卢沟桥、中关村等地,探索历史和当下的北京城,调研前沿企业的创新力量,全面感受中国独有的生命力。

踏过岁月斑驳的宫门,拂过重重寂寞朱墙,“建筑”组导师将蕴藏在砖瓦木石、飞檐阑槛中的百年历史娓娓道来,从建筑的视角解读,在同学们心中重塑了一个鲜活的紫禁城;“城镇化”组将北京规划展览馆作为探索中国的第一站,试图体验老北京的前世今生;“产业前沿”组参观了中关村创客小镇和多家高新技术企业,感受中国创新创业的风潮和科技发展的飞跃;“国际关系”组以“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为研究主题,先后来到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聆听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故事。

7月19日至20日,“感知中国·清华印象”暑期项目的七个方向小组再次分赴孔庙、官厅、北沟村等地进行调研,在感受中国悠久厚重的历史文明同时也深入探索当下中国社会发展趋势与变化。

感知中国,是行程的主要目的,各组同学也在探索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在项目结营仪式上,七个小组依次汇报了两周以来的学习成果,表达了两周以来对项目和各自所在方向发展前景的思考。

“建筑”组结合数天实际探访中的观摩体会,深入研究了中国建筑直观风格下的文化与美学之源流。“创意城市”组在感受北京厚重历史积淀与当代艺术魅力的同时,提出了如何真正融入中国社会、与当地人进行深层交流的问题。“环境”组的同学聚焦电子废物的处理问题。“性别研究”组介绍了中国妇女过去与当下的就业概况,最后也涉及到了目前中国社会女性的政治参与度。“产业前沿”组的演讲紧密结合组员在项目期间生活,学习和参访的亲身体验,从五个中国经济及科技方向出发,内容涵盖中国航空、5G、快递、面部识别和健康大数据领域。“国际关系”组将研究主题聚焦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日渐高涨的影响力,以及中国与欧亚国家的交往和关系。“城镇化”组的同学从城市化的六个方面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访,结合文献、数据与案例分析,就城镇化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学术交流:全球大格局

中国悠久而古老的历史文明让同学们赞叹,而扎根于历史之余面向世界的态度更令他们感受到了中国不断发展进取的精神。

清华大学国际处处长、国际学生学者中心主任郦金梁表示,“感知中国·清华印象”项目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中国、理解清华的机会,希望大家把握机会,利用两周的丰富切实的学习和实践对中国形成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同时广交朋友、开阔眼界,培养自己成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新一代青年人才。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所执行主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史志钦带来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对世界未来的愿景”(BRI, China’s vision for a future world)的主旨演讲,让同学们对于“一带一路”与全球格局产生了新的认知。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学生冠廷(Rasmus Winchester Geertsema)表示:“史教授的讲座是非常发人深省的。中国的总体崛起,以及 “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与荷兰社会发展历程产生共鸣。”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希光带来的题为“何谓中国?”(What is China?)的主旨演讲,则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关于中国历史与传统的文化盛宴。

“感知中国·清华印象”国际暑期项目迄今已举办三届,均取得圆满成功。通过主题演讲、实地参访、小组课题讨论和文化活动等,学生们得以充分了解清华、体验中国,有机会探索中国和世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包括经济、环境、教育、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

部分学生还在走进清华、了解清华、感知清华后,选择了再次回到清华进行学术上的深造。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清华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了中外学生相知互益的纽带作用,巩固了清华大学与多所世界知名高校的伙伴关系,搭建起一座中外青年人交流融合的桥梁。

  • 010-62793001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