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铭记让春天更有力量

2018.04.04

    供稿

    映像设计组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文字

    书田、清橙

     

    图片

    李娜

     

    摄影

    苑洁

     

    编审

    卢小兵、程曦

    张歌明、张莉

     

    栏目统筹

    程曦

     

    编辑

    高原

       

仲春、暮春之交,时逢清明。说来也巧,即便是在降水极为金贵的北国,也总能遇到“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景致。“万物皆洁齐而清明”,对中国人而言,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更嵌入了民族精神的基因。清明,关乎气节,关乎铭记。

古往今来,“清明”已成为一种文化载体和情感寄托。而在清华这座园子里,每年清明时节,师生们都会自发祭扫英烈纪念碑,缅怀先烈遗志,表达内心深深的敬意——纪念碑下的平台上,镌刻着43位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争中献身的烈士姓名和简要档案。当年,他们满怀爱国主义豪情,以救国报国为己任,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赴后继、死而后已;今天,一支支白菊、一个个花篮寄托着清华师生的缅怀与追思,传承着清华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传统。

年初上映的影片《无问西东》,引起了社会对清华精神的追寻和思考。在真实的历史故事中,清华英烈沈崇诲的文武双全、报国之志,都与只问敢勇、光彩照人的沈光耀惊人相似。把姓名留在英烈碑上的清华学子们,纵然生命短暂,却能在最灿烂的年华留下不灭的印记,并把这个印记和时代的印记重叠在一起——在此之前,从那以后,百年清华历史上还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清华儿女用自己的方式奉献生命的光和热,只问盛放,只问初心,铸就青春和祖国的芳华。

春天最珍贵的并不只有桃李芬芳,还有每个人心底的那颗种子。春雨许它萌动,铭记和传承更给予它坚定的质感与力量。

 

  • 010-62793001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