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逝世两周年:她的精神,正跳动在年轻一代的胸膛

2018.05.25

    供稿
    映像设计组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文字
    赵姝婧
     
    图片
    杨思维
     
    编审
    卢小兵、程曦
    张歌明、张莉
     
    栏目统筹
    程曦
     
    编辑
    程曦

     

两年前的今日,一颗高贵、深湛而生动的灵魂,如她所愿,终于“回家了”。

世纪老人,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先生2016年5月25日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105 岁。

她与清华同龄,与清华结有不解之缘,一家三口都“最爱清华”。

她情牵清华,关爱学生,无偿捐赠母校并设立“好读书”奖学金。

她才情横溢,是许多人眼中百年罕见的“奇女子”,被誉为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却又豁达简朴、淡泊澄明,唯留一颗赤子之心。

她身上烙印着历史的年轮,搏动着清华精神的血脉,一生与清华相系,将平实的爱、温暖的情融化在美丽校园中。

杨绛一生爱“书”,笔耕不辍。即使身在“文革”的艰难时期,仍坚持翻译《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60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100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时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杨绛逝世当天,数百名清华学子自发来到先生最为挚爱的图书馆老馆前广场,用烛光围成两颗环抱在一起的心,用鲜花为先生送行。

一周后,“杨绛先生纪念展览”在校史馆展出。通过一张张历史图片、一节节翔实叙述、一件件珍贵实物、一段段精彩视频,清华师生再次领略了杨绛先生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的风采神韵,特别是三次与清华结缘的往事和一生对清华的眷恋。

两年过去了,老馆前开满黄色的小花。夏风徐来,淡淡花香伴着书香萦绕在清华园中——先生仿佛并不曾离开,她的精神和温暖,正跳动在年轻一代的胸膛。

两年来,清华师生曾齐聚人文社科图书馆,与来自商务印书馆的嘉宾共话钱锺书、杨绛两位学长的读书生涯。师生代表饱含深情地诵读《我们仨》中的片段,部分学生还获得了杨绛先生捐赠清华的样书;2018中国全民阅读年会上,清华大学学生好读书协会获评“全民阅读优秀推广机构”;4月22日,一年一度的清华大学“世界读书日·师生共话读书”活动如期举行,“好读书奖学金”颁奖,“好读书”精神不断传承接力……

浮尘中,有些东西太易碎,有些东西却能传世,比如钱钟书和杨绛的著作,比如“好读书”奖学金。其中一以贯之的,是这位世纪老人的精神、学养与善良。

杨绛先生为世人留下了一个淡泊从容的背影,然而她的从容中却饱含热忱。这份热忱,正是对亲人、母校、对青年学生最诚挚的深情。清华师生们不会忘记,那个在老馆畅游文学海洋的少女;不会忘记,那个在新林院奋笔译著的学者;更不会忘记,那个以己之清寒、报母校以琼瑶的老学长……

 

      延伸阅读:
      一颗安静的灵魂走出时间——深切缅怀清华大学老学长杨绛先生

 

  • 010-62793001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