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间教室里,程文浩教授正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实业家卢作孚先生保全西迁民族工业、破解军粮匮乏困局的故事。他细致诉说着卢作孚如何以“三段接力法”完成宜昌大转移的壮举,声音有些哽咽。教室里非常安静,大家沉浸在这段震撼人心的抗战史诗中,有些同学甚至感动得流下眼泪。
这是程文浩主讲的“公共管理”课程的最后一讲。在以卢作孚的经典案例讲授并行、串行管理等知识时,应同学们的要求,程文浩讲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下课铃声响起后,不少同学依旧沉浸在故事中不愿离去,一些同学守候在教学楼前,等待着与他合影留念。
用丰富有趣的大小案例,让学生迅速领会相对抽象的概念,是程文浩讲课时的一大特色。他讲课极富感染力,尤其注重将历史事件融入公共管理教学,深受同学们喜爱。程文浩在课上信手拈来的各种实例,离不开他平时的用心积累。每当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有用的事例,他会马上掏出手机拍摄;平时读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章,他也会立即复印下来,带到班上发给同学们阅读。
朴实、准确、精练、有力、幽默的语言风格,是程文浩讲课时打动学生的“另一招”。“语言是重要的教学工具。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我平时积累了许多与课程相关的幽默素材,时不时抖个小‘包袱’,寓教于乐,效果明显。”程文浩认为,教师要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离不开教学语言这个重要元素,而教学语言风格的形成同样需要长期的磨砺和积累。
程文浩躬耕讲坛15年,先后获得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学术新人奖、良师益友奖等奖项,曾在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为清华拿回第一个文科组一等奖冠军。今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程文浩又获颁清华大学首届“新百年教学成就奖”。但是在他看来,教学并不是用奖项来衡量的,“对我而言,教学是生命,是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