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婉莹:给你不一样的手绘清华

2017.07.31

    供稿

    映像设计组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文字

    方之澜

     

    图片

    梁晨

     

    编审

    卢小兵、程曦

    张歌明、张莉

     

    栏目统筹

    程曦

     

    编辑

    高原

画面里似乎是正午时分,七八辆自行车随意停放在路灯下,周围是茂盛繁密的松树。初看这幅画,最先惊诧于画面里大片墨色的铺展。但若细细看来,更发现其中不易之处——看似洒脱豪放的墨色下,松树的每根针叶,都异常清晰。

这是于婉莹的“手绘清华”系列作品之一。她的朋友甚至不相信这是用水性笔所作,为此,于婉莹还将作画过程用GIF图记录了下来。这样的画作于婉莹还创作了很多。最初,她画的都是校园里的标志性景观:二校门、水木清华、荷塘、清华学堂……后来,她越来越将眼光投向那些校园里的寻常场景。从亲密依偎的自行车到日晷上繁复精细的花纹,从图书馆前的圆形路灯到荷叶簇拥着的汉白玉拱桥,这是清华人眼中的清华,唤起每个与这个园子有密切交集的人的记忆。

于婉莹已经在清华呆了七年,而她的水性笔绘画创作,灵感源于在法国巴黎游学的经历。当时她创作了一幅关于塞纳河景色的长卷作品,随性随意,展示出一种特别的艺术意境。回到清华后,她行走在校园里,看见一些场景,“觉得清华园的美,也可以用水性笔的艺术创作方式呈现出来”。

她每画一幅画,基本都是用水性笔直接从一个局部开始展开刻画。由于绘画条件的特殊性,她的大部分作品需要根据照片资料进行创作,每张作品从构思到完成需要3~4天的时间,每天工作大概5小时以上。于婉莹伏案用水性笔细细描绘,画面由一个空荡荡的框架,从局部到整体,不断填充细节,完成之时便是一幅让人惊叹的画作。

于婉莹的绘画,还表现了一些我们能够感受到但却看不到的东西。她用黑白颜色去概括万千变化色彩,描绘了清华的朴素和沧桑,即使用来表现有些西洋风格的建筑,仍然很贴切;她用线条去雕琢千变万化的形状,画出的,不仅是清华的景色,还有清华的自信和荣耀。“看到其中几张就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大气的学校。”

在导师李睦眼里,于婉莹是他带的几个研究生里非常不同的一个:“尤其是,她的绘画非常不同——艺术品最核心的价值就是不同,如果是重复的东西,就无从谈起好坏,不同的作品至少具备了成为好作品、优秀作品的可能。”

于婉莹的艺术创作历程,也是清华精神在她笔下的一个缩影。而她表示,清华系列的创作还会一直进行下去。

  • 010-62793001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