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一二·九”运动骨干、清华大学校友陆璀

2017.12.08

    供稿

    映像设计组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文字

    刘兰

     

    图片

    宋晨

     

    编审

    卢小兵、程曦

    张歌明、张莉

     

    栏目统筹

    程曦

     

    编辑

    曲田

     

“一二·九”运动发生于1935年12月9日。那一天,一批青年学生走上街头,用满腔的爱国热血向社会各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喊,大大唤起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这场动员全民族抗战的爱国主义运动中,青年学生发挥了重大作用。

1935年12月21日,邹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第一卷第六期的封面、封底上刊登了两张闻名中外的“一二·九”运动群众集会照片。照片上,一位女学生手执大号话筒,慷慨激昂地向学生和市民群众发表演说、宣传抗日。这两张照片的主人公是当时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大四的学生陆璀,那一年,她刚刚21岁。

在“一二·九”运动爆发前,陆璀已经是清华园里的一名活跃分子。她经常担任“清华女生时事讨论会”的主持人,编辑策划女生宿舍救亡壁报。此外,她还秘密学习了《八一宣言》,积极宣传和实践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1935年,陆璀担任清华大学学生救国委员会委员。

在1935年12月9日和12月16日抗日救亡的示威游行中,陆璀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并于12月9日临危受命,代表北平学联向大家发表演讲。12月16日,在行进被阻于宣武门外时,她勇敢地从城门底下爬进城内开门。不过,在即将打开城门的紧要关头,她遭到军警的痛打,并被带到了警察所。就在警察所,陆璀接受了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采访,才有了之后引人瞩目的《中国的贞德被捕了》这一独家新闻。

1936年,陆璀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筹建工作,同年及1938年,陆璀受组织委派出国,以全国学联代表的身份先后参加了在日内瓦和纽约举行的两次世界青年大会,并在两次会议期间和陶行知等同志一起辗转奔波于美、英、法、加等国,不遗余力地向华侨和国际友人宣传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2015年2月,陆璀在京逝世,享年100岁。她一生节俭,将个人积蓄捐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助学金,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生前她曾多次回到母校,谆谆教诲现在的年轻学生:“一是要有爱国之心;二是要有报国之志;三是要有建国之才;四是要有卫国之能。”爱国、报国、建国、卫国,这正是陆璀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她对清华学子的深情厚望。

忆往昔岁月峥嵘,感今朝盛世繁华,望来日任重道远。重新聆听投身革命的父辈们走过的烽火硝烟,除了感动与感恩,青年学子更应当勇于担当,将清华人始终如一的家国情怀与责任传承下去。

 

  • 010-62793001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