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历史上的今天:决定设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2016.03.02

    供稿

    映像设计组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改编

    张铮

     

    图片

    郭翔

     

    编审

    赵鑫、尹霞、张歌明、张铮

     

    设计

    王寅、张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在昆明共组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开始准备北上复校。为了纪念西南联大这一在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壮举,学校决定在原址留碑,以作纪念。

1946年3月2日,主持西南联大校务的梅贻琦先生召集冯友兰、闻一多、朱自清等教授共商此事,并请冯友兰撰写碑文,纪念三校“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的这一段珍贵岁月。

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师生在新校舍图书馆前举行结业典礼,之后到校园后山处(今云南师范大学校园东北角)举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揭幕式。冯友兰宣读了受校方委托撰写的碑文。碑文简明地叙述了抗战及三校离合的经过,阐述了联合可以纪念的四个方面;通篇洋溢着浓厚的爱国热情,高度赞颂了中华民族抗战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抒发了对“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局独特之地位”满怀信心的壮志豪情。碑文气势宏伟,诵读难忘。

纪念碑碑身呈圆拱状,高约5米,宽2.7米,正面为冯友兰撰写碑文,由中文系主任罗庸楷书写成、中文系教授闻一多书丹篆额,共19行,1178字。石碑背面是由西南联大校志委员会编纂、并请中文系教授唐兰篆额、数学系教授刘晋年书丹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上刻834名从军学生名单。

时至今日,在当年的西南联大旧址、如今的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巍然耸立在绿树掩映之中。几十年来,当年的联大学生,海内外专家学者,今天的后学晚辈,络绎不绝地来此瞻仰,追忆当年的生活,缅怀先师的教诲。此后,清华、北大、南开三校一直保持着当年同甘共苦结下的情谊,并在各自校园中立碑以纪念这段历史。

注:本文改编自《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编著.《清华漫话》.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23-226页)。

  • 010-62793001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