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华教授研究团队:“燃煤烟气选择性催化脱硝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6.05.26

    供稿

    环境学院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文字

    张铮

     

    图片

    任帅

     

    编审

    赵鑫、尹霞、张歌明、张铮


    设计

    王寅、张颖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燃煤排放的氮氧化物(NOx)是造成光化学烟雾和区域性灰霾的重要前体物,控制燃煤烟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成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目前我国电厂氮氧化合物排放采用了全球最严的排放限值,满足标准的最佳技术途径是氨气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NOx。我国燃煤烟气排放普遍存在高灰高钙高硫(三高)特征,且烟气温度波动范围大,如何在“三高”特征下实现中低温宽窗口高效脱硝、高钙高砷中毒催化剂无损再生等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面临的难题。

2015年,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李俊华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承担的 “燃煤烟气选择性催化脱硝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目历经10余年攻关,首次提出了中低温双活性中心脱硝反应机理,在脱硝催化剂及其关键载体、废旧催化剂再生及脱硝工艺等核心技术方面完成多项发明,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引领脱硝理论和技术进步,推动脱硝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项目完成人依次为清华大学教授李俊华、郝吉明,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汉强,江苏龙源催化剂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汪德志,重庆远达催化剂制造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黄锐,四川华铁钒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王兰武。

李俊华教授团队在这一项目中提出了复合载体颗粒增强和晶粒细化作用机制,发明了大比表面钛硅钨复合载体,解决了我国燃煤烟气“三高”排放特征下催化剂易磨损失活的难题;提出了双活性中心脱硝反应机理,发明了稀土元素耦合过渡金属脱硝催化剂,克服了中低温脱硝效率低的难题;提出平衡催化剂表面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是保证催化剂活性的关键,发明了中性络合定向再生技术,避免了传统强酸清洗带来的设备腐蚀、强度下降和活性组分流失等问题;发明了高精度流场均匀分布系统,保证烟气与催化剂充分均匀接触,提高了脱硝效率。形成“关键载体-催化剂-再生技术-脱硝工艺”技术创新产业链,氧化物载体、脱硝催化剂及脱硝工程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实现了高尘烟气下高效脱硝。

目前,该项目成果已通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鉴定,并被评价为“国际领先水平”。本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主持编写2项国家标准,参编1项国际标准,出版专著1部,发表SCI论文83篇,SCI 他引 1365 次。同时,该项目成果已在国电、华能、大唐及神华等 256 家电站及工业锅炉应用,并销往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效益。  

  • 010-62793001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