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伊始,互联网上开始流传一篇帖子“在清华大学当学渣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知乎网上的这个问答,在短短十几天里就有了几百条回答,很多清华校友甚至正在就读的同学,纷纷自认“学渣”,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确实,清华聚集了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优秀青年,很多在原来的集体里出类拔萃的同学在这里似乎找不到原来那种“智力碾压”的感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实,在社会越来越多元的时代,“成功”和“好学生”的定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清华有这样一句话:“清华足够大,能给你无限可能,能包容、实现你的任何梦想。”每一个怀揣理想来到园子的人都是一个梦想家,清华让他们找到通往梦想的道路,把他们锻造成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1996年,邱虹云考取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从小酷爱科学发明的他在大学之前就有300多件小发明问世,从1997年起,邱虹云连续4年参加清华“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均获大奖,被时任校长王大中赞为清华的“爱迪生”。毕业后的邱虹云选择创业,并在1999年拿到国内的第一笔风险投资。如今的他在清华创业园开办公司,设计制造高性能制冷CCD相机,大量销往海外。他说这源于他儿时“手可摘星辰”的梦想,他一直想用天文望远镜把看到的星空清晰地记录和保存下来。清华于他,是梦放大的平台。
在2001级生物系本科生王倞的眼里,Life is an adventure to be lived。她和斯坦福计算机博士Mark创立的派悦坊(Pantry's Best),用3D打印机定制巧克力模具,用科学实验方法探索蛋糕的最佳配方。在清华就读时,王倞就被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数理化公式“折磨”过。但在创业的时候,她把毕业设计时观察析出晶体、控制流速、采集提取物的耐心和毅力用在了西式糕点的产品研发上,赢得了大量客户的信任与支持。她说:“派悦坊离不开这份科研精神的投入。”
覃清硖,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但其网络账号“使徒子”则大名鼎鼎。这是一个在漫画爱好者圈中非常知名的人物,他于2003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后留学哈佛,毕业后成为一名景观设计师。无论是在校就读还是毕业,覃清硖从未放下手中画漫画的笔。他说:“绘画,是我从小时候就伴随的一个业余爱好。我想当初能够在清华的大学生活中逐渐对自己的目标和未来明晰起来,和自由、开放的校园风气有很大关系。清华很好的包容了我的这个爱好,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清华大学校园美术社。”正是在清华美社,他带有鲜明个人风格的漫画作品得到了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也得到了众多同学和网友的喜爱。现在的他在工作之余,仍然将漫画作为最大的爱好,并不断将新作品奉献给粉丝们。
像他们三个一样,很多清华人有着不同的梦想。无论是科研、支教、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业、体育还是艺术,每一个梦想都值得付出最大的努力,每一个认真追梦的人都值得尊重。
自1月18日至2月21日,清华映像栏目进入假期运行,每周更新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