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起源于2015年国庆假期一次普通的家庭聚会。居住在北京,已经80高龄的1954级清华校友陈凡老先生,和在天津居住的姐姐,前往广州探望哥哥陈章。一家人团聚之时,89岁的陈章老先生突然向毕业于清华的弟弟陈凡和侄女婿、1990级清华校友姚祥毅问了个问题:“我算是清华人吗?”从未听老人说起过自己与清华还有渊源的姚祥毅对此认了真,经多方查找,一张陈章先生1946年入学的学籍卡和他进入清华后的成绩单穿越岁月来到我们面前,揭开了陈老对清华跨越70年的牵念。
陈章出生于广东省云浮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原名陈璋。他是家中的老大,下有一妹一弟。194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刚刚在北平复校的清华大学,同时也获得了位于广州的中山大学的录取。他带着母亲给他的两只手镯和婶娘给的几百块钱,在香港乘坐太古轮船北上,途经上海、青岛、天津,辗转来到清华园。可是,入校不到一个月,他从同乡口中得知了母亲去世的消息,特别想到年幼的弟妹无人照料,更让他无法安心就读。遗憾地办理了休学手续后,他匆匆返家。最终,弟妹尚小、家境困难的现实阻止了陈章返校,遂选择就读考取的另一所大学——中山大学,毕竟这里离家近啊。陈老万万没想到,跟还没来得及深交的清华园这一别,后会竟是无期。这也是为什么档案馆留存的陈老当年的成绩单上,各科成绩都是空白。
陈章老先生充满骄傲地给我们讲述自己当年亲见的清华园的样子,一如学籍卡上他当年的照片,风华正茂,意气风发。陈老当时就读于清华工学院的机械工程系。当年清华园的一草一木、上过的每一节课、交往的每一位老师,都成了老人心中珍贵的记忆。聊起当年的任课老师,他的眼里充满了崇敬:“教我们英文的是当时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的女儿梅祖芬女士,教体育的是马约翰先生,教语文的是吕叔湘先生,教投影几何的是褚世全先生……”他细述着当年大师们授课时的风度和神态,仿佛回到了70年前自己置身课堂的情景。
其实,陈老与清华的缘分在其高中时代就埋下了种子。高中二年级的暑假里,18岁的陈章就被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组织发展成为党员。面对清华大学和中山大学的选择时,是党组织支持他北上就读清华。但陈老在京时间太短,还没来得及与组织进行接触和联系就回到了广州。此后,陈老继续参加革命,并在解放后响应党组织号召支援东北解放后的建设事业,后回到北京进入重工业部,又于1954年调到冶金部建筑局技术处。也是在那一年,跟随他一起到北京的弟弟陈凡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热能系,而这时他的妹妹也正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陈老就靠着自己微薄的工资全力资助弟妹完成了学业。那时,陈老经常会到清华园看望弟弟,“我很爱我的弟弟,他能就读清华,也是对我最大的安慰。”陈老抚摸着当年与弟弟在清华二校门前的合影欣慰地说。
回望清华百年,有很多杰出校友在校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名字;同时,也有很多清华人像老校友陈章一样,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深深烙印在心里、践行在人生历程中。哪怕仅仅在清华就读月余,但陈老一生不懈的奋斗、对祖国和人民的奉献,都是在践行着清华精神。每一个由衷热爱祖国和人民、认真对待事业和工作、忠诚守护家人和朋友的清华人,都是清华精神最具体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