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举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清华就开始以院系、社团等不同组织为单位,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30多年的时间里,清华的社会实践组织更加完善,如今已经覆盖全体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种类与形式也愈加多样:有深入基层的社会调研,有跨院系团队的创新创业项目,有接近生产一线的专业考察,有扎根偏远地区的扶贫支教,还有到港澳台地区甚至其他国家进行的交流实践活动……这些社会实践贯穿在整个学年之中,尤其以暑期社会实践最为集中和丰富。据统计,2014年的暑假清华就有6400多人次的学生参加实践,足迹遍布全国乃至世界。
2014年10月12-26日,在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的组织策划下,同学们汇集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成果,组织了首届清华大学社会实践年会(Tsinghua University Practice Annual Conference,简称T-PAC)。年会为期两周,通过实践梦想工作室(Practice Dream Factory,简称iPDF,也叫实践微沙龙)、联展、论坛和年会等活动,让同学们充分交流实践收获,分享实践心得,深化实践成果。
在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中,实践微沙龙由各支队自主发起,给各主题相关或实践地点相近支队提供一个后期交流心得体会以及整合、共享深化实践成果的平台;论坛的形式为“分享”与“对话”,即由优秀支队进行分享展示,并邀请在该领域有专业建树的老师与实践成员对话交流。联展,让支队可通过实物体验、视频播放、张贴海报及口头讲解等多种方式对实践成果进行展示,并于10月26日在大礼堂门前广场集中举办,给观众特别是大一新生直观体验社会实践的机会。10月26日晚为期三小时的年会是对实践整体的总结,也为整个年会画上圆满的句号。
同学们根据“社会实践年会”的英文首字母,把它缩写为T-PAC。按照同学们的解读,PAC是英文单词PACE(一步、行动的意思)缺少一个字母E,E在英语中也曾用于指代人,也就是,行动需要每个清华人的参与;同时,E也正代表清华社会实践的3E要素——受教育(education)、长才干(experience)、作贡献(effort)。社会实践,正是在每个清华学子的亲身参与下,才能稳健地迈出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