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良副教授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质量感知能力的数据获取、融合与处理的解决方案,为提高大数据环境下的计算性能做出了突出贡献。”2014年4月2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第三十届数据工程国际大会上,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李国良获得年度IEEE数据工程领域的杰出新人奖(IEEE TCDE Early Career Award)。该奖项面向全球青年学者进行评选,要求候选人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五年;李国良成为本届的唯一获奖人。
“除了在数据融合分析方面的贡献外,另外一个获奖的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工作基本都是自己小组独立完成的。”李国良坦言,“其实申请数据工程奖之初并没有把握,在清华工作的十年来洒下了太多汗水,经历了很多磨练,也取得了点滴成绩。”
2004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李国良来到清华读研究生,2009年毕业后直接留校工作。当时国内很少发表计算机领域的顶级会议论文,“2005年至2007年三年间,我向数据工程领域顶级会议SIGMOD、VLDB、ICDE投稿十余次,结果都是被拒,”李国良回忆道。“被拒掉的原因大都是创新性不足,技术深度不够。”
转折出现在2008年。多次失败让李国良看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研究的差距,然而他锲而不舍,坚持向顶级论文水平看齐,并调整自己的科研思路。“在清华最大的感受是要踏实。踏踏实实地做研究,先苦后甜,在挫折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坚持下来慢慢就会变好。”这一年,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IGMOD(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Management of Data,数据库领域的最高级学术会议)上发表了论文,成为清华大学首位在SIGMOD上发表论文的学者。截止2014年,李国良所在的研究小组已经在数据库领域的顶级会议上发表了30余篇论文。据谷歌学术搜索统计,他的论文被引用1600余次;另外,他的一项科研专利已被美国SRCH采用并进行商业化推广,相关技术被腾讯、微软、三星、谷歌等公司采用。
“今年正好是我本科毕业十周年,期间经历了挫折和磨练,也获得了一些成绩。我的感觉就是这十年变化非常大,此前国内科研处于弱势地位,现在基本可以和欧美竞争,发展趋势非常好。我相信,再过十年,清华大学在数据处理领域的研究水平一定会处于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