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去哪儿之胡建平:坚持下来才是关键

2014.11.11
    • 供稿映像设计组
    • 创意映像设计组
    • 文字杨臻臻、张铮
    • 摄影隋思聪
    • 图片王暖暖、宋晨
    • 编审赵鑫、尹霞、吴琼
    • 设计王寅、张颖

  每年的毕业季,总会有清华学子选择前往新疆、西藏、广西等边疆地区工作,从适应到融入,从融入到积极发挥作用,在边疆的基层工作岗位上,他们将自己的才智投身当地发展建设,也对边疆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其中,在雪域高原——西藏工作的同学们,称自己是“西藏打拼团”,彼此鼓励,胡建平就是其中的一位。

 

  胡建平选择到基层工作的动机,源于大三暑假带领实践支队去新疆马兰基地进行实践的经历。当时的见闻让他深受触动,“当听到在那儿工作十几年的人回来后看到一棵树就抱着哭时,我非常感动。”由此,他萌生了毕业后去边疆基层工作的想法。2007年,胡建平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正值西藏自治区首次在北京面向优秀大学生进行招聘,“我就参加了面试。我想,去边疆地区工作的选择没有必要拔高,但绝不丢人。”

 

  顺利通过各项考核后,2007年8月,胡建平开始了在西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的工作。2008年9月,他被安排到更加基层的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东嘎镇工作,六年来,先后担任了副镇长、副书记以及堆龙德庆县古荣乡党委书记。现在胡建平担任着拉萨市城乡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并担任市城乡规划局派驻当雄县宁中乡麦灵村工作队队长。

 

  6年时间里,胡建平曾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他组织了700名群众参加就业培训,帮助132名农牧民实现了长期就业;创建西藏自治区首个乡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计3800余人次参观;全乡财政收入翻了两番,6个行政村硬化路面村村通,乡党委获得了“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表彰……胡建平从初入西藏的不适应到现在取得了突出成绩,这来源于他努力地融入和不懈的努力。例如为了更好地接近藏族百姓,胡建平学习了基本的藏语交流,并且每次发言稿都会找同事翻译成藏语,“文稿上面被我用自己的方法标注的密密麻麻,只有我能看懂。”胡建平笑着说,“两页纸的发言稿翻译成藏语需要背两天吧。”有一次会上胡建平发言,全部用藏语,“几乎每说一句大家就鼓一次掌。”

 

  如今的胡建平正致力于发展当地经济,将推进小城镇建设、发展青稞产品加工业,建设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的旅游项目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他说:“在清华的四年,收获最大的就是我学会了勇于担当的精神、严谨务实的作风以及善于学习的能力。去西藏,选择相对容易,坚持下来才是关键。”和胡建平一样的“西藏打拼团”,把梦想扎根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做雪域高原的好儿女是他们的努力方向。

  • 010-62793001

  •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