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均衡,清华校园中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其中不乏很多的寒门学子。清华建立勤工助学体系的初衷,就在于帮助这些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决不让一个勤奋又有才华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是清华对学生、对社会的郑重承诺。为此,清华建立了以“助、勤、奖、贷、补”等措施相互补充的新经济资助体系,覆盖全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惠及部分较低收入家庭学生,并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解决包括学费、住宿费和基本生活费在内的基本求学费用。其中,勤工助学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已成为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资助的同时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
1988年,清华大学学生勤工助学指导中心成立。中心与校内各部门协商设立岗位,推荐学有余力的学生上岗,各业务部门对上岗学生进行培训、监督和考核。2003年,中心组织成立学生勤工助学大队,将勤工助学岗位分为学生治安服务队、校医院助理分队、交通协管分队、科技服务分队、图书馆助理分队等十三支分队,由学生勤工助学大队办公室统筹管理,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2006年,清华建立“以助学为目标,以需要为原则,以育人为根本”的新资助体系,并大幅度增加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提高岗位层次。
如今,清华每年的勤工助学活动分为春季、秋季学期各一个批次,寒假两个批次(三周一批),暑假三个批次(四周一批)。在学期中,可以向学生提供30余种岗位、接纳1300多名同学,全年可提供3000多个岗位。提供岗位的相关部门和勤工助学大队为同学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培训、拓展,同学们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获得准职业化的锻炼,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这使得勤工助学活动的受惠面更加广泛,也吸引了很多没有家庭经济问题的同学参与。勤工助学活动成为清华学生社会工作岗位锻炼的一种有效的形式和载体,这里也涌现了很多爱岗敬业、自立自强、肯于奉献的优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