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进校园 梨园声声共传承
2018校园戏曲节盘点
清华新闻网1月7日电 由北京市教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北京市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2018校园戏曲节于12月28日在清华大学圆满落幕。
12月27日晚在新清华学堂举办了戏曲名家经典名段演唱会,邓沐玮、李鸿良、李树建、冯玉萍等名家齐聚清华,生、旦、净、丑纷纷登场,为观众带来京剧、昆曲、秦腔、评剧、豫剧、晋剧、汉剧等多个剧种的精彩唱段,让在场的观众欣赏到多姿多彩的戏曲艺术。
演唱会上,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曹瑛、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副处长陈晓莉为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天津市京剧青年团、北方昆曲剧院、江苏省昆剧院、河南李树建戏曲中心、秦腔易俗社等院团颁发戏曲节“特殊贡献奖”,同时宣布,为了戏曲艺术在校园内保持常态教学,在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设立京剧传承传播实践基地、昆曲传承传播实践基地、豫剧传承传播实践基地、评剧传承传播实践基地以及秦腔传承传播实践基地,接纳更多艺术院团、艺术家来校演出、讲座,开办各种工作坊,让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成为校园的文化生态。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曹瑛、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副处长陈晓莉为荣获突出贡献奖的院团颁奖
戏曲名家同台共唱“今日痛饮庆功酒”
嘉宾上台合影留念
12月28日晚,戏曲节闭幕式特地为喜爱戏曲艺术的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举办了学生戏曲演唱会。来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重庆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以及北大附中、北京市171中学,清华附小、人大附小、天坛东里小学等大中小学学生登台演出,演唱了京剧《卖水》《杨门女将》《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昆曲《牡丹亭·游园》《西厢记·惜别》、豫剧《辕门斩子》、川剧《问病逼宫》等精彩唱段,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戏曲进校园”取得的丰厚成果,也看到了戏曲这门古老艺术在青年一代的有效传承。
重庆大学 川剧彩唱 《问病逼宫》
清华大学京剧队 京剧彩唱《贵妃醉酒》
北京市171中学 京剧彩唱《国粹生香》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 京剧彩唱 《杨门女将》
12月28日上午,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办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论坛,专家、学者、艺术家围绕戏曲艺术在校园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进行充分探讨;会议由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赵洪主持。
著名学者楼宇烈、戏剧理论家郑传寅、表演艺术家李鸿良、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胡东成等与学校师生充分交流研讨,共话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如何加强在青年一代的传承与传播。
当天下午,进行戏曲进校园教育论坛,北京市教委体卫艺处副处长陈晓莉、北京市学校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姚志强,以及部分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校、中国戏曲学院、中央戏剧学院,171中学、人大附小等大中小学“戏曲进校园”工作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分享戏曲进校园的经验,共同探讨戏曲进校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论坛现场
大型新编历史剧《北魏孝文帝》
四平调《小包公》
戏曲艺术家走进清华附小音乐课堂
艺术家到清华园街道荷清苑社区慰问演出
京剧工作坊排练
小学员体验戏曲化妆
专家演后座谈会
自校园戏曲节于今年9月启动以来,立足校园,面向师生,辐射全学段的学校以及社区,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提升鉴赏力和艺术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期间共推出19场高水平演出,涵盖京剧、昆曲、豫剧、越剧、曲剧、壮剧、越调、道情、评弹等多个剧种,配合演出,开设名家讲堂17场,多位戏曲名家走进校园与清华学子面对面。特设“河南戏曲艺术周暨稀有剧种展演”“越剧文化艺术周”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欣赏演出的同时,了解不同剧种的艺术特色。此外,邀请戏曲专家导赏研讨,深化戏曲的艺术审美和理论内涵;开展体验工作坊及戏曲公开课,口传心授、讲解示范,在戏曲学习实践中培养戏曲爱好者。这是清华大学第二次承办北京市教委校园戏曲节活动,是落实戏曲进校园的具体举措。
此项目是北京市教委举办的“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北京市高度重视戏曲艺术在校园中的弘扬与传承,市教委于2016年支持成立了北京市学校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会,2018年又策划了校园戏曲节、戏曲知识大赛、戏曲知识读本发布、戏曲电视公开课、戏曲小国剧创作、戏曲经典剧目观演等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活动举办以来,已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和部分高校。
作为校园戏曲节的承办单位,清华大学历来重视京昆艺术教育与实践。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便有京昆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一直以来,戏曲教育薪火相传,京剧队、京昆协会、教工京剧队等各种戏曲活动丰富多彩。2016年,清华大学承办教育部京昆艺术文化传承基地。2017年承办了首届戏曲节活动。本届戏曲节,是在上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集中开展的影响力更大的戏曲教育与实践活动。
供稿:艺教中心 编辑:华山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