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大语言模型辅助赋能调解员提升能力和效率,形成要素化调解成果,高效对接诉讼流程。”11月16日,在谈到大语言模型赋能司法场景的探索和实践时,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吴玥悦博士表示。
当天,第二届“泉城互联网司法研讨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来自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出版社、济南市科技局、历城区科技局等10余个单位的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由泉城实验室联合清华大学互联网司法研究院联合主办。
记者注意到,就在本次会议召开的一天前,即11月15日,为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最高人民法院向社会发布“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这是国家级法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也是法律行业的AI基座大模型。
如何拥抱AI、使用AI,答好“公正与效率”时代问卷,这是各地司法机构面临的必答题,也是本次研讨会召开的背景。
“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助力人民法院提升审判执行质效,更能在纠纷预防和实质化解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泉城实验室副主任杨波表示,“泉城实验室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研究机构,大力支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研究。我们将持续为这项系统工程提供团队支持、算力支持、数据支持,发挥好泉城实验室扎根山东、服务山东的使命和作用,推动互联网司法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山东示范落地。”
在本次研讨会上,泉城实验室联合清华互联网司法研究院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人民法院多元解纷”的应用示范系统。该研发团队介绍了系统的调解动态管理、案件智能分流、调解准备排期、调解实时辅助、调解结果审核五大功能模块,验证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矛盾纠纷解决效率的可行路径。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