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人工智能+教育”走进一线课堂——

教师如何站好智慧讲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9-6 陈朝和 葛仁鑫

师范学院的“准老师”们对着屏幕里的“AI学生”上课,智能系统模拟现实教学环境,帮助师范生提升教学实践能力……据媒体报道,日前,上海师范大学启动国内首个应用在师范生人才培养的教师教育大模型。“人工智能+教育”已经悄然走进了一线课堂,与教师结伴而行。

围绕教育领域量身定做的大模型系统及AI工具正加速进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场景,教师作为课堂“教”这一环节的核心,应该怎样认识和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如何在技术变革中,站好智慧讲台?

现状:拥有AI的课堂更加强大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学校何为?”此前,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方妍在参加一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研讨会上分享到。在学校,她带头使用AI大模型产出内容,引发教师共鸣。据介绍,清华附中鼓励教师利用AI大模型提升基础教育课堂质量,锻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在上述课堂里,AI进入了课堂的各环节。在教师的带领下,一堂课上学生利用弹幕“实时共享提出好问题”,生成词云“聚焦关键问题”,向智能平台投稿“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最终发布作业。

清华附中将AI大模型融入教学的实践,是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课堂变革的生动缩影。如今,AI批改作业、AI智能评价、AI智慧课堂等教学工具,已成为一些学校教师的“好帮手”。

AI工具在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形式以及赋能学生评价方面具备技术优势,拥有AI的课堂变得更加强大。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科学教师王祖顺如今利用数据大模型做教学准备已是常态,有了这个帮手,他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到课堂“关键细节”的设计和操作上,更加聚焦学生科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AI很强大,但拥有AI的教师更加强大。”

警惕:教师要避免成为AI的奴仆

AI进入课堂的同时,担忧随之而来。有观点认为,在评改作业、制作教案等工作上过于依赖AI工具将影响教师的基本功,对技术的依赖会削弱教师专业性与自主性,进一步导致教学内容机械化,此外,技术主导会影响师生间的情感链接、损害教育的人文温度等等。

“老师们一边担心着自己被AI取代,一边又都希望用AI减轻自己的负担。”王祖顺说,这种矛盾心理恰恰指明了一种方向,将相对简单、机械的教学内容交给AI,让老师真正回归到教育本质。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认为,教师要保持清醒,避免成为AI的奴仆。“AI工具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让渡部分权力,尤其是重复性劳动的机会,这必然削弱教师的主体性。”钟柏昌认为,这种削弱无可避免,但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和学生对AI工具的依赖,把本应由老师引领价值观和体现教育理念的教育内容、需要学生想象、批判、创新的学习内容一并交给AI,这样就成了AI的奴仆。”

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要更加清楚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在智能教育时代,教师更要准确把握课堂的育人本位,深刻理解课堂教学的本质,挖掘课堂育人的需求。”中国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包昊罡说,课程内容、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三要素,人工智能技术要以对课堂三要素进行赋能为锚点,促进课堂教学育人价值的彰显。

建议:教师要基于AI强化内核提升

“一线教师对AI工具如何赋能教学有着最直接的体验和判断。”在包昊罡看来,面向智能时代的教学,学校需要打造面向智能化教学的教研共同体,发挥不同年龄、不同特长的教师相互促进的作用。

他指出,在使用AI工具进行课堂教学、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要让机器的数据变成教师育人的证据”,这是一个人机协同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教学经验,学习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分析结果的相互支撑。

而这就对教师在智能时代的专业成长提出了要求。“老师要具备数字素养,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智能技术的想象力。”包昊罡说,教师要围绕课堂育人,想用、敢用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智能技术工具的作用。

除了在实践中成长,教师的内核提升也格外重要。“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重塑教师专业的能力基座。”钟柏昌认为,在智能教育时代,教师要“基于AI强化四力”。

他介绍,首先是基于AI的情感化人能力,教师要在AI赋能的教育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情感育人价值,设计或提供富有人文关怀的教育资源与教育过程。其次是基于AI的跨学科教学创新能力,教师需要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工具来寻找和生成合适的跨学科教学主题,促进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其三是基于AI的合作育人能力,AI时代的教师不仅需要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更需要注重教师与智能体之间的优势互补。最后是基于AI的教学问题发现能力,发现教学问题和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将成为“教以成师”的关键能力。

“这四种能力将让教师在AI时代仍然富有创造性,也是教师转变角色意识的基准点。”钟柏昌说。

编辑:李华山

2024年09月10日 07:55:5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