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祖国西北的23号民兵哨所,位于中哈边境界河——阿拉克别克河右岸,这里冬天大雪封山,气温低至零下40摄氏度,夏天蚊虫肆虐、黄沙漫漫,环境条件十分恶劣。
前不久,12名参加学校“青春界碑 国土边防”主题实践活动的清华大学学生,从北京出发飞越3500多公里,来到新疆西北边陲的武警兵团总队某支队,在这座由支队援建的哨所,与武警官兵和护边员踏上了沙漠中的巡逻路。
烈日如火,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沙粒被晒得滚烫,每一步都如同踏在炽热的铁板上,脚下的热浪一阵阵袭来。望着前方武警战士高高举起的五星红旗,学生们相互鼓劲,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蜿蜒的边防线上,途经一些险要的地方,同学们甚至需要手脚并用、互相搀扶着才能通过。
“这条沙漠巡逻路,平时护边员每天要走上两趟。”今年51岁的奎城是23号民兵哨所的负责人,从2023年来到这里,已经在哨所里坚守了9个多月,他一边走一边为大家介绍哨所情况。
奎城介绍,尽管哨所地处沙漠地域,周边环境恶劣,但他们以苦为乐,克服困难,特别是在武警部队“惠民驿站”政策的支持下,他们打了深井,从山下运来肥料和土壤,在哨所边开挖了菜地,种出西红柿、南瓜、辣椒等新鲜蔬菜和多种美丽花卉,既美化了戍边环境,也改善了大伙伙食,“民兵哨所成了所有人都待得住的温馨之家”。
“如今,越来越多的95后、00后接过父辈戍边的接力棒,加入护边员队伍,把根深深扎在祖国的边境线上。”奎城自豪地说。
“只有真正来到这里,跟武警官兵和护边员走一遍巡逻路,才能体会到边境是多么的艰苦,坚守在边防线上多么不容易。”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完沙漠巡逻路,清华大学学生张臬滔感慨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这些天,清华学子在部队营区和边境国门,与坚守边疆的青年官兵、护边员进行了多次对话,分享各自的奋斗故事,畅谈爱国理想。
“哪有什么天生强大,不过是逼自己天生要强。”在武警兵团总队某支队某中队营区,一场名为“致敬我的奋斗青春”交流活动中,来自清华大学的退役老兵、研究生肖航讲起自己的经历,他的讲述赢得了大家阵阵掌声。
肖航在入伍前受到陈祥榕、肖思远等卫国戍边英雄事迹激励,曾3次报名参军。入伍后,他在军营战胜了自己的怯弱,勇敢面对挑战,特别是在朱日和参加的演习中,轻伤不下火线,圆满完成了任务。
“不论是清华学子,还是青年官兵,大家的青春都是奋斗的青春、爱国的青春。”不久前刚通过提干考核的武警兵团总队某支队曾张友对此深有感触,他分享了自己在比武场上带伤拼搏取得荣誉的故事后表示,无论在哪都要想着为国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到国家的“大我”中去,在投身强国强军梦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观摩部队训练、体验军营生活、与战士们比拼技能、深入班排进行讨论交流……学生们与青年官兵结成学习互助对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005年夏天,驻地5名群众不慎遇险,危急关头中队卫生员韩涛主动请缨,第一个下井救人,受困群众被救上来,他自己的生命留在了那个夏天。”在参观该支队某中队荣誉室时,烈士韩涛舍己救人的英雄故事深深触动了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烈士虽然牺牲19年了,但一茬茬中队官兵把他舍己为人的精神继承发扬下来,形成了“敢为有为勇为”的“韩涛精神”,激励着大家奋勇向前。
清华大学学生徐浩展说:“自己要在科研工作上发扬这种敢为勇为有为的精神,不断追求科研上的高峰,把科研上的追求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为我们国家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走完5公里的巡逻路回到23号哨所,学子们与武警官兵围坐在一起,听护边员讲起了军民合力战风斗雪守卫边防线的故事。
“那天是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天气,哨所存储的蔬菜过年吃完了,我开车到山下团场买菜,结果回来路上遇到了暴风雪……”奎城指着一张护边员与武警官兵一起冒雪推车的照片,向大家讲述起自己被武警官兵冒雪救援的故事。
“好在附近有执勤的武警官兵,把我从大雪中救了出来。”经历这次生死救援,护边员和武警官兵的情谊愈加深厚。那次执勤任务结束后,武警战士们返回700多公里外的驻地,但大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最让支队战士刘建豫挂念的,是一起在风雪中并肩作战的“战友”——护边犬漠漠。刘建豫介绍说:“它还有3个‘兄弟姐妹’,分别是沙沙、忠忠、诚诚,合在一起便是‘沙漠忠诚’,寓意着坚守在这里的护边员和护边犬,对祖国满腔赤诚。”
阔别半年后重逢,看着曾经的伙伴长得更壮硕了,它身上与毒蛇搏斗而留下的疤几乎看不见了,刘建豫格外开心。
来自清华美院的大三学生潘聆雪,为刘建豫和漠漠准备了一幅画,画的正是战士刘建豫和漠漠冬天一起巡逻的场面。原来,在出发前调研准备的过程中,潘聆雪和同学们曾了解过武警兵团总队官兵以及护边员的情况,通过照片,为他们“订制”了这份特殊的礼物。
收到礼物后,武警官兵和护边员十分高兴,一起把这幅画挂在了哨所的墙上。
通过此次“青春界碑 国土边防”活动,潘聆雪深深体会到了边防战士的辛苦、界碑的威严神圣、“韩涛精神”的强大力量,她说:“‘大好河山’,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寸土不让’才得以繁荣昌盛。”
“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在护边员最朴实的嘱托下,学生与他们挥手告别。23号民兵哨所越来越远,哨所前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和“祖国万岁”4个大字,却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上。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