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清华大学本科生新生到校报到。3800余名本科新生秉持着相信奇迹,创造奇迹的理想信念,乘风破浪抵达梦想之地,开启了清华园的筑梦新征程。
因材施招,寓教于招,助力圆梦
清华大学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力促教育公平,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通过高考统招、强基计划、自强计划、国家专项计划等十种招生类型,共录取3800余名新生。
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李沛雨介绍,录取新生中,内地学生3500余人,覆盖全国31个省份1000多所生源中学;港澳台学生60余人。在国际生源方面,清华持续持续推进多元开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共录取来自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约230名学生。新生男女比例略超2:1。少数民族新生人数占比约10%。
2017年,来自河北省沧州市吴桥中学的庞众望通过自强计划圆梦清华,成为吴桥中学第一位清华学生。同样来自吴桥中学的于子涵在学长庞众望的激励下,内心也悄悄埋下了一颗名为清华大学的种子。时隔七年,他以自己的勤奋自律,通过自强计划被清华大学数理类录取。
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李沛雨介绍,今年清华通过自强计划共录取278人,覆盖全国228所县域中学,涵盖计算机类、新雅书院、临床医学类等所有招生专业。强基计划通过基础能力测试、综合素质考核及身体素质测试等多个环节选拔出约900名英才。通过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物理人才培养攀登计划、丘成桐数学英才班三个项目录取约190名具有突出潜质和特长的学生,其中年龄最小的新生仅14岁。
决不让一个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止步
14日上午,清华大学C楼广场前的“绿色通道”早早开放,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老师和志愿者们正在为受资助的新生发放“爱心大礼包”。翻开大礼包——教材卡、购物卡、自行车卡......记者注意到,今年发放的“爱心大礼包”还包含笔记本兑换券。
“社会爱心人士为我们捐赠了100台笔记本电脑,有需要的学生可以通过申请获得兑换券,兑换自己需要的笔记本电脑。”清华大学学生部副部长魏晶介绍。
记者了解到,早在新生正式入学前,学校的资助工作就已全面展开。伴随着录取通知书一起寄送到同学们手中的是《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和学校资助政策介绍,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向学校申请来校路费和生活补助。截至目前,学校已为来自青海、甘肃、云南、贵州等地的49名本科新生发放路费和到校后前两个月的基本生活费。此外,清华大学还通过“鸿雁计划”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海外实践的机会。
魏晶介绍,今年学校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基础信息调研,测算学生在校基本经济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年基本生活保障线的水平,将学生受助的最高线从16000元提升至22000元,促进资助结构更加合理完善。
用心用情做好新生入学工作
7时许,清华园内,晨光轻洒。一辆辆载着新生的校车陆续驶入校园。在志愿者的热情指引下,新生们热闹而有序地进行着身份认证、领取学生卡、确认信息、领取资料......
“学校从早七点到晚七点提供车站直达迎新点的新生接站服务,今年增设北京南站,近百名志愿者不间断地为新生清华之行第一程保驾护航。在校内设置摆渡车和行李搬运车,从校门口直达迎新点,解决新生报到的‘最后一公里’。”清华大学校校团委副书记黄峰介绍。
为了营造温馨的迎新氛围,校园内布置了体现清华文化传统的迎新元素,如道旗、大型展板和条幅等。迎新现场,学生艺术团通过专场演奏和音乐快闪等形式,展现校园美育氛围。同时,学校在社交平台和新媒体矩阵上开设专栏,围绕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等环节,同步开展图文、视频、简讯等方式报道,记录新生成长足迹。
清华大学校校团委副书记黄峰介绍,学校安排了系列成才报告,由校党委书记邱勇、副书记过勇、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等分别授课,内容涵盖党史校史、清华精神等,引导新生了解清华的教育理念。通过原创话剧《马兰花开》等文化活动,传播“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激发新生探索大学和人生的意义。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