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改革开放和创新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来源:中国网 8-6 张艳玲

近日,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前景展望》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清华大学服务经济与数字治理研究院和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与会嘉宾围绕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绿色现代化、乡村振兴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表示,《决定》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开放政策不会改变。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外贸占GDP比重只占10%,到2006年已经占到66%。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前三四十年大口径的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决定》还强调与国际高标准规则接轨,扩大制度型开放。强化贸易政策和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协同,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这是一个新的提法,既依托于宏观政策和贸易政策的配合,也依托中国数字技术的进步,内外贸一体化其实是操作性非常强的做法。”

谈到绿色现代化,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表示,绿色现代化将是全世界所公认、可借鉴的21世纪新型现代化。本书对绿色现代化的历史考察、战略定位及推进绿色现代化所需完成的重大任务进行解读,强调通过国家五年规划,利用好绿色发展指标,强化其监督作用和激励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胡鞍钢认为,这将大大推动中国绿色现代化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向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总结,为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国绿色创新的模式和经验。

谈到科技创新,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指出,科技创新将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提供源源不竭动力。中国在科技发展上取得显著成就,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国际形势的变化,要求中国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因为只有推动创新发展,中国才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占据优势,才能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前景展望》一书提出创新发展的中国模式和未来战略走向,强调要构建以思想引领、政府主导的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市场效能,推动创新发展;各地区应加强创新高地建设,形成区域间协同发展;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加强与发达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科技合作。

谈到乡村振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周绍杰表示,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战略,需要可持续发展。从战略整体布局和落实来看,既要顺势而为,也要积极有为。乡村振兴要以农民发展为中心,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区农村的发展基础、发展状况以及产业基础、人口状况差别很大,不存在统一的乡村发展模式。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决定》强调,城市和农村在规划、建设和治理上的融合,是从城乡统筹发展到融合发展的重要转变。未来,国家要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决定》提出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利益、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创新性政策和战略,这将对未来城乡统筹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伟大实践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提供肥沃土壤。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永恒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演进与前景展望》一书,不仅对中国经济发展奇迹进行理论总结和提炼,也是用中国理论丰富和发展国际学术前沿的一次重要尝试。该书以中国宏观经济治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框架,刻画了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整体轮廓、关键主线和核心要素,不仅对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实践进行理论阐释,还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进行前瞻性展望,探讨了未来改革开放的方向以及关键着力点。

江小涓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过去40多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本书内容涵盖中国40多年的经济发展历史,从改革、开放和创新三个关键维度,旨在深刻理解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已经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如书中所写,“改革开放和创新将继续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举措,为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编辑:李华山

2024年08月12日 08:14:1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