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初夏,美国。
飞机穿透云层的那一刻,透过舷窗,姚期智脑海中浮现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内心涌现出五千年历史的壮阔波澜。“回国”二字,是他心中此刻最坚定不移、激昂慷慨的声音。他是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是图灵奖创立以来唯一获奖的华裔学者,也是世界现代密码学基础的奠基人之一。所有的荣誉在这一刻,都没有回国的信念般铿锵有力。
20年后,初夏,清华大学。
姚期智寄出了一封信。这封信写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信中,姚期智汇报了自己回国任教20年来培养人才、科研创新等情况,表达了科技报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6月11日下午,正在办公室工作的他,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向他致以诚挚问候并提出殷切希望。
姚期智用“非常激动”来描述收到回信时的心情。“感谢总书记对我回国20年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与肯定。回国20年来,我始终怀抱着对祖国发展的坚定信心,丝毫不曾忘却回归家园、建设祖国的初心,在清华大学全身心投身于培养尖端人才、推动学科交叉创新。能为祖国伟大复兴的事业尽个人微薄之力,是我引以为傲的成就,也是我毕生最大的荣幸。”
“A+”,姚期智曾用这个关键词概括自己在清华的第一个十年,如今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如果用一句话回顾这20年,我想说的是——生逢其时,当不负盛世。”
炽热而深沉的爱
姚期智祖籍湖北,1946年出生于上海,幼时随父母去台湾生活,后赴美留学获得哈佛大学物理博士学位。
但这时他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他发现了自己学术上真正的志趣,果断转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开始学习当时还是刚起步的计算机专业。
短短两年后,他便获得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此后相继在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任教,成为计算机领域国际顶尖的学者。
2000年,基于对计算理论包括伪随机数生成、密码学与通信复杂度的突出贡献,姚期智荣膺图灵奖。图灵奖被称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姚期智成为图灵奖创立以来首位获奖的华裔学者,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华裔计算机科学家。
2004年,姚期智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于8月16日全职加盟清华大学。
2014年10月,他毅然放弃美国国籍,“做回百分之百的中国人”。
2016年,他和杨振宁先生一起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姚期智对祖国的感情,始终炽热而深沉。
“我对祖国的未来有着坚定的信心。”20年前,姚期智在结束普林斯顿最后一堂课时公开坦言:“我将启程回家,回到我永恒的归宿——中国。”57岁的他,放弃了在美国的一切。可以预见,当时如果继续留在美国,他将作为这一领域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理所当然地享受已有成功所带来的声望和财富。
但他很果断。一个人,一张机票,孤身踏上回国之路,怀揣着一个坚定的目标。“祖国发展蒸蒸日上,我愿意投入到一个有发展前途的事业中去。”
20年来,姚期智始终践行着爱国奉献的庄严承诺,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充满自信自豪。“这些年,我切身感受到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够见证祖国的日益强大,并能参与其中做出一些微薄的贡献,我们何其有幸。”在他的影响和感召下,许多青年人才放弃在国外的发展机会,成为“一名祖国的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
姚期智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有两点令他尤为感触深切:“一是总书记在开头赞许肯定我这20年的工作,特别提到‘潜心耕耘、默默奉献’,这让我非常感动和高兴。其实不只是我,清华很多同事都是如此,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过去20年才能够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如今的成果。”
信中另一点令他感触深刻的,是总书记对他的勉励与期待。“我深切体会到总书记对于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高度重视,我们都在参与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工作中,这是一个最好的机会,让我们能够使得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达到我们国家应有的高度。我们何其有幸在这个时代承担这样的任务。我们一定会按照总书记的指示,把工作做好,请总书记放心!”姚期智说。
带着怀有赤子之心的年轻人,奋力奔跑
入职清华后,2005年,姚期智面向本科生创办了“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姚班”)。“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普通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员,而是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计算机人才。”姚期智在“姚班”开班时这样表达自己的目标。
从教学计划制定到课程设计、选聘授课教师,他全程亲力亲为,并执教课程。“我们必须培养出世界上最好的本科生,这样才能有足够好的一流研究生资源。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好,要想尽办法去培养一流学生、设计一流课程。”在姚期智看来,这是师者的本分。2010年以来,姚班先后开设21门次课程,选课学生1083人,积极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
“在清华,我会自己带学生、做研究、写项目任务书,甚至动手做演讲的PPT。每学期都有课,哪都去不了,这与在国外的工作状态确有很大不同。但我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要想为国内计算机科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起到助益,很重要的一步就是真正实事求是,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从每一个领域建设起,在各个方面都做出努力,因为它们都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2008年,姚期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如此感慨:“尽管事必躬亲会很辛苦,但心理上的满足感会不一样”:“虽然说‘科学无国界’,但是在为祖国的年轻人讲解知识、同时看到他们真正吸收了的时候,心里会有特别的感觉,我想是有一种天然的感情联系的缘故吧。”
姚期智说,归国以来党和人民给予了他很多荣誉,他倍加珍惜。在清华大家常说,“天下第一等职业还是教书”,因此他最难忘的,是获得2019年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首个教学大师奖。如今,77岁的姚期智仍然坚持为学生授课,自己先后讲授“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入门”“人工智能应用数学”等8门课程。
“我们的学生都非常聪明,如何能让这些聪明且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保持好奇心、产生求知欲,这是我们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姚期智说。
“这里的学习开放又充满挑战,兴趣被充分尊重。我们的作业每一次都比前一次难度更高一档,考试更难,但在姚先生一步步引导下升级、攻关后,极大地激发了我对科研的兴趣。而且,我们在低年级就有了接触前沿科学的宝贵机会,这种教学方式非常特别,也让我的信念更加坚定——未来要像姚先生一样走好科研路。”2020级本科生戴言说。
姚期智分享了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最主要的“秘诀”——从全世界引进最优秀的年轻教师,“我们用最好的老师创造出最好的学习环境,年轻而优秀的学子就以老师为榜样,心无旁骛地潜心投入科研,跟着老师们奋力往前奔跑。”
他曾自己逐一面试、逐一筛选出62 位任课教师,手把手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他讲授“计算机应用数学”已有10年,2018年,该课程入选学校首批标杆课程。“姚班”先后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被国际同行誉为“最优秀的本科生和最优秀的本科教育”,迄今已培养出587名毕业生。
最近十年,“姚班”学生在本科期间发表了423篇科研论文,有120人次在国际顶级会议上作大会报告;毕业生中已有38人学成后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任教,其中21人在国内执教(含留学回国引进16人)。
“姚先生是带着深厚感情为祖国培养学生的。”学生和同事们如此回忆自己和姚期智相处的温暖点滴:学生申请出国留学时,为了给学生挨个赶写推荐信,他会熬通宵;他定期开午餐会,和学生一起啃汉堡包,跟学生聊学习感触、专业分化、怎么申请适合自己的学校等。一次,他在课堂上“悬赏”出题,25分钟内解出者,由他请吃必胜客。令姚期智惊喜的是,90%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了正确解答。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信守承诺,叫来外卖奖励了每位答对的学生。
用尽心力涵育人才,“姚班”并不是姚期智回国后打造的唯一品牌。2019年,姚期智创办了“清华学堂人工智能班”,简称“智班”。2021年,清华大学“量子信息班”也在姚期智的带领下正式启动招生。
“真正好的本科教育,是要让学生从中学思维方式转换成大学的研究思维,必须要挑战他们的智力。我一向主张,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发现自己最擅长做什么、最喜欢做什么,将来不管就业还是深造,都沿着这个方向去进行。如果不能让学生发现这些、迎接挑战,就会产生很糟糕的后果——觉得自己不如人,就放低志向,把目标调校成拿到博士学位、找个大公司工作。”2017年,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姚期智曾如此描述自己心中“好的本科教育”的模样。
如今,他依然初心不改、目标坚定:“我认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学生应该始终保有赤子之心,胸怀家国、品德高尚,谦虚勤奋、坚韧不拔,一心关注事业和学问,不为世俗名利所动摇。我坚信中国一定能够培养出世界级大师。”
一颗星的召唤,汇聚星河璀璨
2011年,姚期智推动建立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及量子信息中心,布局人工智能核心与交叉、量子计算、信息安全等前沿方向。
他发挥高端人才的“磁吸效应”,努力创造一流的学术生态环境。创院之初即吸引一批外籍博士后加入,外籍师资一度超过60%,近五年引进20名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名校毕业生入职。
他如同一颗星,奉献出自己大半生的研究心得,为这些年轻的学者提供了比国外还要舒适自由的研究环境,以赤诚之心召唤海外英才,逐渐汇聚星河璀璨。
“我认为引进人才的关键点在于环境。环境很重要,如果在清华这块沃土能够让科学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聚集了一批同样高水平的科学家,我相信他们愿意来。”姚期智说。
2018年11月,姚期智带队赴美国面试优秀青年人才数十人,包括“姚班”毕业生在内的10多人受聘入职。同年,全职引进美国密西根大学费米讲席教授、斯隆奖得主段路明教授,极大增强了清华量子信息领域的教学科研力量。
凭借姚期智在学术界的威望,以及段路明在物理学界的影响,量子信息领域年轻学者们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清华。多年来,清华大学量子信息中心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23年,段路明成为交叉信息研究院培养出的第一位院士。近日,段路明带领研究组首次实现基于数百离子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拟计算,相关成果在《自然》官网在线发表,被《自然》审稿人称为“量子模拟领域的巨大进步”“值得关注的里程碑”。
当姚期智从一名研究者成为学院的管理者时,他深知,对于这些海外归来、满怀科研抱负的年轻人而言,“放手去做”显然比“什么都管”更具吸引力。他熟悉每一位老师,并对他们的个人发展给予充分关注。“他们正在做一些不寻常的事情,我认为一定要有这样的一部分人,在自由的环境中心无旁骛地致力于从0到1的原始创新性工作。我很高兴我们的老师能在这里做这样的事情。”
20年来,作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始终打造着引育人才的平台高地,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聚焦原始创新的科研生态,全力打造国际交叉学科人才的集聚地,跟老师们一起,始终把攻克一个又一个世界领先学术制高点的责任记挂心头。
目前,交叉信息研究院已集聚教研系列教师31人、研究人员9人,其中2020年以来从伯克利、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名校引进助理教授18人,平均年龄33岁,极大促进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攻关及人才培养工作。“我坚信中国一定能够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姚期智说。
明明有捷径,他却选了最难走的路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徐葳等青年教师,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经过姚期智亲自面试进入研究院的。而他们放弃国外多年的工作和生活,选择来到清华,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姚期智。
“我们常说,姚先生回国后有三次‘创业’——简称‘姚班’‘叉院’‘AI学院’。他明明可以走自己最熟悉的‘科研捷径’,但他每次偏要选择最为艰苦、风险最大的路,因为他想做出真正对国家的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有用的事。”徐葳说。
徐葳所说的姚先生“第三次创业”,便是今年4月27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姚期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首任院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布局“人工智能核心”与“人工智能+”两大前沿方向,建设汇聚和培养顶级人才的平台基地。
姚期智在成立大会上表示,放眼世界,人工智能正在开启一场新的变革,这是一个令我们振奋的时代,也是给我们带来空前挑战的时代。
“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应用上已处于世界前列,在理论突破及原始创新上已跻身一流行列,但仍未汇聚成流、不易产生重大突破。”姚期智说,“我们必须要掌握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才能够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中国一定要在人工智能方面加快突破,以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因此,我们责无旁贷。”
他相信,利用我们如今在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方面打下的坚实基础,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能力打造高端人才自主培养链。“要不断攻克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及早应用到国家所需的关键领域,以机制创新建立学术界与产业界之间的良好合作桥梁。我相信,中国一定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姚期智说。
廿载岁月如歌涌,一腔热血献中华。从2004年到2024年,对于姚期智来说,是人生中意义非凡的一段时光。最令人钦佩的是,他在77岁的时候,再次开拓自己的人生和事业,为培养中国自己的高水平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开疆拓土”。他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瞄准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战略高地,义无反顾地往前走。
夏季的清华园,树木茂盛而丰盈,姚期智的每天平静而充实,工作之余思考科研难题,日子看似单调却充满乐趣。难得的空闲时间,他便跟夫人储枫教授一起在清华园中散步,他们最喜欢的是工字厅前的两棵“鸽子树”(珙桐),从枝桠发芽到开花,每年四五月,他们都会携手来看一看,看鸽子花再一度开放。
那时繁花满树,希望满园。微风轻拂花草香,仿佛讲述着姚期智那份深沉的报国情缘……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