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梁山伯”与“祝英台”翩翩起舞;台下,佩戴近红外超扫描设备的观众的脑神经电波也随之变化起伏。6月2日晚,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舞台美术系受清华大学神经工程实验室邀请,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共同开展艺术与神经科学交叉融合的实验研究,双方联合进行了一场很有意思的实景脑科学实验。
当晚,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学生黄慧慧、史浩男表演了舞剧《梁祝》中的选段“相会”。极富古典意蕴的舞台视觉与两位舞者的精湛演绎相结合,呈现出一幅韵味深长、感人至深的优美画卷。观众席中,多名现场观众佩戴上脑电或近红外超扫描设备,设备在观演过程中随时记录观众的脑神经活动。伴随着台上演员们演绎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深沉情感,台下观众们的思想情感也随之变化。实验中所使用的群体脑电超扫描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并分析观众或舞者在表演过程中的大脑活动变化,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情绪在艺术中的传递与影响。
神经工程实验室负责人、清华大学长聘教授高小榕等多位神经科学领域研究学者来到现场,与北京舞蹈学院团队一起观看了演出及实验全过程。高小榕教授表示,目前正处于脑机接口应用的探索阶段,艺术与神经科学的融合研究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本次实验中采用了当前最先进群体多参数超扫描技术,未来或将为情绪调节、运动障碍治疗等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推动脑机接口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北京舞蹈学院舞台美术系主任、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任冬生教授表示,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脑接口技术的应用不再仅限于医疗与科研用途,它正逐步渗透到艺术领域,为艺术创作与表达带来全新的可能性。“舞剧《梁祝》选段表达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深沉的情感,这是东方传统情感的显化。神经科学研究采用的群体脑电超扫描技术能够在实景情况下对观演人群进行同步测量。二者的结合,为舞蹈艺术和舞台视觉的表现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评估手段,将为未来的艺术创作与表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据透露,今后双方还将继续开展更深入的合作,以舞蹈艺术为载体,共同探索以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新探索。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