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坚守“主战场” 打好“阵地战”

——清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记

来源:中国教师报 5-29 龚阳玉洁

“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如此评价课堂的意义。在加快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过程中,坚守课程建设“主战场”、打好课堂教学“阵地战”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清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一年多来,秉持“大工程观”教育理念,在理顺教学机制、探索课程设置、创新课程内容等方面努力探索,不断夯实卓越工程师培养根基。

培养什么人——在知识传授中完成价值塑造

2023年4月27日,清华大学召开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大会,校党委书记邱勇强调:“要突出价值塑造,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具备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和社会责任感。”

据悉,为在课程育人过程中强化系统思维、工程伦理、国际视野等理念,针对不同培养类型与学情特点的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实行模块化课程设置。其中,专业课程由相关培养院系负责开设,卓越工程师职业素养课程、创新课程、专业实践与学术指导课程、公共必修课程由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牵头建设。其中卓越工程师职业素养课程已开设《工程伦理》等必修课和多门选修课。

“在《工程伦理》课上,我们深入探讨了作为工程师可能面临的伦理挑战,如职业诚信、责任感和公众安全等。”2023级专项博士生王志豪表示,这些讨论不仅加深了他对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非技术素质的理解,也让他认识到优秀工程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和伦理责任感。

“《工程伦理》是工程学科领域一门重要的通识课程,可以通过伦理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和处置能力。我们希望学生成为工程师后,能以负责任的行为维护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讲授《工程伦理》的教师雷毅认为,卓越工程师不仅专业知识要扎实,更要忠诚于事业,有理想、有情怀、有格局。

怎样培养人——在知识和现实之间搭建桥梁

“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我会抛出一个现实中的工程场景,以此为案例请大家思考。”讲授卓越工程师职业素养选修课《工程经济学》的教师白茜文说,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目的在于使其能解决复杂问题,因而她会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工程经济学原理,而这些原理都是解决复杂工程项目中的经济性评估问题时所需要的。

这门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实战练习让2023级硕士生王馨醉学习到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从而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一个卓越工程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兼备经济学的思维和视角,这样才能在技术与市场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王馨醉说。

在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课堂中,这样以问题为主线、案例为载体的课程设计并不罕见。如《工程应用中的核辐射物理及探测》的课程就包含着大量工程一线案例,这门课由清华大学工物系教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杨祎罡牵头建设。

“我会尝试在原理与实践案例之间建立更多联系。”杨祎罡认为不能仅仅按照优化、改进、应用的工程思路教学生,“我想强调,学生必须完全理解相关底层原理,才有可能在实践层面产生颠覆性创新。只有充分掌握好现有知识体系,才能自然地展开想象并迅速建构解决方案,并拥有无限创造的自由。”

据悉,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之后,便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以“一校牵头、多校协同、校企共建”的模式,多校多企共建专家团队,开展核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和网络安全3个关键领域的38门核心课程建设。学院还积极与相关院系合作,并联合培养企业推进校企共建专业课程建设,如电子系牵头与浦江实验室开设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为谁培养人——校企协同发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023年6月,清华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教学委员会,下设7个工作组,成员涵盖所有联合培养企业和全国重点实验室,旨在指导学院培养工作,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教学委员会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力量,开展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工作。这不仅体现在宏观机制建设层面,也体现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之中,校企共建课程成为学院课程教学的一大亮点。

“学院会主动和企业沟通,比如我们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等机构就有很好的沟通基础。”杨祎罡介绍道,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院会向企业方了解学生入企后面临的课题、项目和具体应用场景,再将其提炼成课程案例在课堂中讲授。

教室之外,学院还深入开展“卓越·启航”系列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甘肃玉门油田、深中通道等国家重点项目,将“大思政课”开到工程前沿、开进工厂车间和生产一线,让学生在亲历大国重器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涵养工程师精神。

“工程一线是卓越工程师成长的摇篮。卓越工程师培养要面向联合培养企业、围绕服务工程需求进行课程设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思维,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工程思维、系统思维和设计思维,提高学生解决真实工程问题的能力。”学院副院长李鹏辉表示,学院将继续发挥校企双方优势,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等教学模式,培养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编辑:李华山

2024年05月30日 08:40:43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