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5月26日电 5月25日,第三期清华大学青年学者月度沙龙在教师发展中心举行,本期主题为“集成电路领域的跨学科交叉”。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作为特邀嘉宾,作题为“交叉学科推动后摩尔时代的集成电路技术”的报告,分享了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与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来自全校多个院系近40位青年教师参与活动。活动由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田静主持。
吴华强作分享
吴华强从集成电路的重要性出发,回顾了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历史,并指出集成电路作为信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是基础性赋能技术,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吴华强表示,集成电路是一门复杂的系统科学,其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是摩尔定律驱动下的芯片集成度增长能否持续。随着技术的发展,部件集成度越来越高、尺寸越来越小,摩尔定律越来越难以持续,集成电路已进入“后摩尔时代”。
吴华强提到,在后摩尔时代,新材料、新集成、新架构等将是集成电路发展的新机遇。未来,集成电路技术发展需要颠覆性技术创新和交叉创新,大学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为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在提问环节,青年学者们结合自身研究工作,就青年教师研究课题选择、集成电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前景等相关问题与吴华强进行了深入交流。
甄树宁为吴华强赠送活动纪念品
科研院副院长甄树宁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学校充分从理念、制度和平台等多方面为教师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保障,科研院和教师发展中心也将致力于搭建学科交叉交流平台,希望在促进青年教师交流科研观点、碰撞研究火花的同时,更多促进跨学科交叉研究落实落地。
与会嘉宾合影
活动现场
青年学者月度沙龙是清华大学跨学科交叉论坛下设活动之一,由学校科研院和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该沙龙旨在围绕各个交叉领域,开展深度研讨,助力各领域的青年学者开展跨学科交叉工作、搭建合作和交流平台,打造浓厚的跨学科交叉氛围。该沙龙将常态化举办,时间拟定于每月最后一周,2021年将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脑与认知、医工交叉、智能无人系统、智能网联汽车、柔性电子技术等领域开展讨论。
供稿:教师发展中心
编辑:陈晓艳
审核:李晨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