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5月24日电 耕耘结硕果,筑梦向未来。5月14-15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在天津举办第二十六届“电子系青年教师学术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万物智联——未来通信的发展与挑战”。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希勤出席论坛。
论坛现场
论坛为期两天,由特邀专家报告、电子系青年教师学术报告、专题研讨等部分组成,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聚焦学术前沿,探索发展未来新型通信网络。
王希勤作主题报告
王希勤以“把握自己,超越功利”为题作主题报告,从新发展阶段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出发,阐述了个人生存环境以及人和社会全面发展所面临不同层面的关系,进而通过分析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阐释现代大学的价值取向。
汪玉致欢迎辞
清华大学电子系主任、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院长汪玉表示,电子系在过去69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卓越成就,完成了本科生课程体系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科研体制改革,特别是在天津成立了成果转化机构——电子院。未来,培养世界一流的研究生将是电子系建设世界顶尖电子信息学科的“牛鼻子”。为此,汪玉号召全体青年教师立大志、树立崇高理想;看全局、选择重要方向;重系统、协同组织推进;抓落实、整合资源切实推进,实现每个团队、电子系、电子信息学科一步步迈向引领的宏伟目标。
丁文华作特邀报告
论坛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丁文华发表了题为“广播电视路在何方”的报告,从业务诉求、视频格式、分发手段、传输体系等多个方面总结了当前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果。报告还探讨了广播在固定环境的IP化演进和移动环境的与5G网络融合等可能的发展方向、技术路线及挑战。
论坛还邀请了华为终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是德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专家就智慧互联、网络架构、车联网等不同角度对信息网络领域前沿技术作了特邀报告。
部分参加学术报告的教师合影
论坛中,十位青年教师的学术报告涉及电子信息专业的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青年教师对信息学科发展的思考及近期研究成果。同时,论坛还围绕万物智联——未来通信的发展与挑战举行了专题研讨,与会嘉宾、教师就未来通信在物理层通信、组网传输、数据处理、行业应用等多方面技术前沿问题开展了积极讨论。
本届论坛特别组织了围绕科研体系建设、研究生课程和培养等话题的多个专题研讨。吴及、黄翊东、陈宏伟、李勇、薛晓晓、沈渊以及各个研究所的教师代表就电子系科研体系建设、团队规划、研究生课程体系和培养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与会人员合影
电子系全系青年教师以及来自学术界、产业界的知名专家学者近120人参加论坛。
电子系青年教师学术论坛作为电子系教师最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之一,自2008年起已举办二十六届。论坛促进了广大电子系教师之间的常态化交流,加强了学院学科建设和教师的学术发展,全面提升了电子系教师的育人能力、科研能力。同时,论坛广泛邀请学术界、产业界的合作伙伴参与,为推动校企融合发展、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建设搭建了有效平台。
供稿:电子系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