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5月19电(通讯员 王怡萌 摄影 王晓强)5月16日,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四周年庆暨科史哲年度讲座在人文楼举行。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教育和出版机构的60余位嘉宾及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师生参加活动。科学史系副主任蒋澈主持会议。
吴国盛致辞
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介绍了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在研究方向、学术活动、本科通识、辅修课程和研究生培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成果。吴国盛还对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的建设情况和“科学博物馆学丛书”“清华科史哲丛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
李婷婷发言
随后进行了“清华科史哲丛书”第二辑出版发布活动。本套丛书共四种,分别为《复杂性的科学哲学探索》《克丽奥眼中的科学》《贝时璋与当代中国生物物理》《技术哲学导论》。商务印书馆学术出版中心李婷婷介绍了丛书的出版缘起及意义。李婷婷称,“清华科史哲丛书”的第二辑相比第一辑更加丰富和多元化,体现出国内科技史向国际科技史的转向,彰显了国内科史哲丛书的最高水准。
陆伊骊发言
科学史系副教授陆伊骊代表丛书作者发言。她表示很荣幸自己的专著能够被收入本辑丛书,并且为大家播放了美国科学史学会前会长莱特曼(Bernard Lightman)教授的致辞。在致辞中,莱特曼祝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在过去四年取得的成绩,衷心期待更多中英文著作能够通过翻译被双方更好地了解,以增进对各自学术研究的认识。
刘兵作报告
本辑科史哲丛书的作者之一、科学史系教授刘兵为大家带来了科史哲年度讲座——“关于‘地方性知识’问题的再思考”。刘兵表示,近年来,对地方性知识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但关于地方性知识,人们的理解并非完全一致。根据国内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单单强调知识的“地方”特点并非关键,更重要的是阐明这种缘起于地方的知识如何被视作一种具有理想类型意义的知识系统。他认为 “地方性知识”概念的引入与科学史的发展方向一致,对科学史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意义。
蒋澈主持会议
与会嘉宾深入探讨
在会上,与会嘉宾还就“Local”概念的具体适用范围、地方性知识是否是知识、地方性知识概念对于发展科学史学科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合影
供稿:科学史系
编辑:张同顺 何思萌 陈晓艳
审核: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