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3S”环保社会实践论坛举办
清华新闻网10月28日电(学生通讯员 向虹霖)10月24日下午,2015年清华大学“3S”(Support the Sustainability Strategy)环保社会实践论坛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学院教授钱易参加了论坛。论坛邀请实践支队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支队与嘉宾及同学们分享实践过程中的收获与思考,深化暑期实践的认识与成果。
清源协会山西平遥慢滤池实践支队展示。文思敏 摄
本次论坛的展示环节中,共有来自三个院系的五支支队展示实践成果与感悟。来自生命学院的“绿岭重生”大兴安岭火灾文化与生态调研支队从生态问题、社会走访、实践成果等方面展现了他们调研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恢复情况的实践过程。
环境学院赴江苏宜兴调研环境医院实践支队分享在江苏宜兴的实践经历,了解作为第三方服务平台性质的环保新产业发展走向,从纵向发展、横向发展、对比等三个维度进行总结讨论。
生命学院的“筑梦沙洲”赴宁夏盐池调研生态补偿机制支队联合来自多个院系的同学,前往盐池县走访五个村的村政府和村民,了解生态补偿机制的成效与问题,围绕着草原禁牧、退耕还林两种生态补偿机制展开了调研。
起步于屋顶农场兴趣小组的“GROOF屋顶农场”实践支队展现出实体性成果、科研实践产业相结合、项目可持续等三大实践亮点。
清源协会山西慢滤池实践支队作为老牌实践项目,在走访新的村庄、了解新问题的基础上对慢滤池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净水效果显著,支队计划在今后与政府合作为村民举办科普讲座,持续监测效果及使用情况;同时完善“调研-实验-推广”模式,招募志愿者,推广给当地社会团体,保证项目可持续发展。
此外,通过海报的形式展示实践的成果,支队同学以面对面的形式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支队交流环节。向虹霖 摄
在交流环节,屋顶农场、清源生物慢滤池、循环经济零距离等支队就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向老师们提出了问题。对于项目缺乏连续性和成果深度的问题,钱易提出,在顶层设计时应该主动与老师接洽进行沟通争取更多的资源。她还重申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环境专业能够独立做到的,需要多领域人才的通力合作,希望越来越多非环境专业同学开展环保主题社会实践。
2015年,共有来自环境、航院、生命、经管、材料五个院系共计20支支队开展“3S”环保主题社会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实践地点涵盖内蒙古、宁夏、山西、青海、台湾等省份,实践主题包括环境现状、环境产业、环境人文关怀、生态补偿等多个方面。
供稿:校团委 学生编辑:常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