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广角 - 正文

从清华学堂到中国美术馆
——新雅书院大一新生参观珂勒惠支经典作品展侧记

清华新闻网11月25日电 (学生通讯员 杜国伟 高华鑫)新雅书院作为清华大学本科通识教育改革的试点,以建设高质量的文理通识课程、探索跨学科培养的可能性和合理的书院建制为主要任务。

为帮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历史、更深刻地理解鲁迅等一代中国文化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与审美的关系,加深新雅书院同学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书院通识课程主讲教授中文系王中忱老师、美术学院李睦老师分别于11月4日、11月18日组织选修《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和《艺术的启示》课程的大一新生60余人参观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黑白的力量——凯绥·珂勒惠支经典作品展”。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课程学生在观看珂勒惠支经典作品展。

凯绥·珂勒惠支(1867-1945)为德国20世纪最著名且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她的作品涉猎生命的诸多主题,如死亡、战争、母爱,以及生命中的明朗及灵光的瞬间。这次展览展出的是珂勒惠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就已备受关注的作品。作品包括雕塑、全套版画系列、自画像系列、海报等;同时探讨了存在的境遇、永恒的母亲与孩子等诸主题。这些作品有助于同学们对珂勒惠支的整体认知,并了解她如何基于“人”而进行毕生的创作。她曾经有一句纲领性的自我描述:“我同意,我的艺术是有目的的。”

 

李睦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感受作品的魅力。杜国伟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深受触动。选修《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课程的学生这样写道:黑色的浓重下,掩埋着痛苦、惊惧、无奈与反抗。白色的沉默里,隐藏着不言自明的力量。战乱与压迫的恨达不到如此直入人心的力度,唯有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与乐观,对广大同胞的爱与信心,才是最终动力。

 

《艺术的启示》师生们在中国美术馆前合影。杜国伟

为了营造书院教学和学习共同体环境,形成必要的书院气象和环境,新雅书院学生除混合集中住宿之外,通识课程的教学在清华早期建筑“清华学堂”内进行,采取小班授课,深度学习、有效研讨、学科交叉、师生互动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学术含量和认知挑战度,在教学方法、课程环节和学业要求上重视文本阅读、小班讨论和跨学科思考。鼓励同学们加强主动求知和怀疑反思的能力,在探索偶然性和关联性、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有效参与讨论和主动表达等方面取得跨越性进步。

据了解,新雅书院的通识课程除集中在“清华学堂”讲授之外,相当一部分课程根据教学需要将课堂延伸到大学围墙之外的博物院、美术馆和科学实验室举行,以引导同学们仰望天空、了解历史、关照现实;还有的课程如《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与艺术》、《科学发展与人类文明》则采取主题串讲和讨论的方式进行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对话和探讨,培养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供稿:新雅书院 学生编辑:小奇

2015年11月25日 11:22:2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