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做客西阶论坛解读知识产权的本质
清华新闻网6月5日电(通讯员 王璇) 5月31日晚,“西阶论坛——听张勤解读知识产权的本质”在人文社科图书馆大同厅举办。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理事长兼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核研院与计算机系双聘教授张勤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与本源问题。本次论坛由校研究生会主办。
西阶论坛之张勤专场现场 张意 摄
张勤提出了知识产权的本源问题:知识产权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专利、商标、版权是传统知识产权三个大类,还有很多其他小的分类,这些被统称为知识产权。其中,有些并不是知识,甚至跟知识没有关系,那么他们的共同客体是什么?何以被统称为知识产权?关于知识产权是否包括精神权,在学术界有很多争论,在很多情况下,知识产权是两者都包括的,但又不尽然。
张勤演讲 张意 摄
随后,张勤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进一步解释了知识产权的本源问题。科学性指的是存在于事物之中的客观唯一性,但是任何科学理论体系,都是有边界条件的。具体到知识产权,我们划定的边界条件就是成熟的市场经济。所谓成熟就是有法制的市场经济,不是小商品经济,不是自然经济。在这个语境下才可以讨论知识产权的科学性问题。
张勤在谈到资产权的时候涉及一个重要概念——资源。资源就是对市场主体有用的任何事物,包括空气、阳光、海水、土地,还有机器、设备、金钱、人、制度、法律、政策、市场,这些都是资源。中国为什么变得这么有竞争力,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我们拿市场去换技术,技术是资源,市场同样也是资源。因此,只要对市场主体有用的任何事物就是资源,知识产权、知识,都不例外。
现场同学积极提问 张意 摄
张勤接下来分析了传统知识产权的定义与缺点,列举了知识产权中“信息”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最终得出了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对特定有用信息的法定财产权和天赋精神权”这一定义。在深度辨析了这一定义之后,他又介绍了洛克的财产权理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理论供大家参考学习。
在论坛的最后,现场同学积极提问,张勤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赢得了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供稿:研究生会 编辑:徐静 审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