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广角 - 正文

2018清华大学“城市创变客”暑期工作坊闭幕式举行


清华新闻网8月7日电 8月3日下午,2018年清华大学“城市创变客”暑期工作坊闭幕式在紫光国际交流中心举行。“城市创变客”学术主任、清华美院服务设计研究所所长付志勇,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副秘书长、秘书处执行主任虞苍璧,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团支部书记赵屾,台湾新竹清华大学艺术学院院长许素朱教授,经纬集团北京办事处经理杜莎莎,美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李溪、Plug&Play中国管理合伙人赵晨、黑弓(Blackbow)品牌总监于博、设计联城citylinx的综合管理代表傅颖、社建研究员邵绮芸等出席了闭幕式。港澳地区8所高校的73位同学在导师的指导下组成跨学科学习小组,围绕“文化传承”“城市再生”“教育”“体育文创”“助农”“健康”“交通”等七个议题,进行了学术成果展示与汇报。

清华大学“城市创变客”闭幕式现场  马文军 摄

闭幕式首先播放了会务组与议题小组的暖场视频,重温了港澳高校大学生们创变成长的全过程。随后,七大议题11个小组的同学们作了精彩的结业汇报。

“体育文创”组的同学们围绕如何让冬奥文创产品走进市民生活,带领市民增强冬奥项目体验性的同时,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锻炼需求。一组设计了科技与艺术综合应用的“咔嚓花滑摄影工作室”,试图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宣传、吸引中国青年大学生群体参与冰雪运动;二组“冰壶碰碰碰”团队以STEM教育理念以指导,采用3D冰壶打印技术,为港澳地区的小学生提供集训练、餐饮、照相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冰壶体验项目,以实现冰雪运动在港澳地区的普及推广。

 “文化传承”组的同学们聚焦如何用创意来留住城市文化底蕴,促进城市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一组以白塔寺地区的代表“鸽子”为核心,设计了一款“还捉鸽鸽”游戏APP,吸引“宅男”“宅女”走出房间,深入地了解白塔寺地区的历史与现实,去传承与展望白塔寺地区的未来。二组聚焦白塔寺地区文化产品缺失与文化传承不足的痛点,设计了“白塔寺有话说”的系列文创产品,吸引年轻人走进白塔寺地区,传承白塔寺文化。 

 “农业组”的同学们紧扣农民选种、购种、销售等难题,设计了一款“有种”APP,旨在打破信息壁垒,形成种子站、农民、推广基地信息互通的良性循环系统,让农民得到种子和农作物的实时资讯,更好地进行种植和销售,达到有效控制农业产能、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

“健康”组的同学们从SDG的可持续“大健康”目标出发,聚焦“大康复”的主题,设计了一套创新解决方案——“Reb-智慧康复平台”。该平台为熟悉网络并对注重自身及家人健康的中青年、有康复需要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个性化的线上康复咨询与线下康复测评体验,达到向市民更好地普及康复知识、提高其康复意识的目的。

“交通”组的同学们围绕“现代城市交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进行项目设计。一组的同学们以提升环保意识和减少碳排放为关注点,设计了集碳消耗量计算、绿色出行减排相关教育功能于一体的APP——“碳轻”。二组的同学们基于当前城市拥堵和排放问题,顺应交通全球化、规范化、融合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采用MaaS移动出行的概念,提出了一款集合多种出行方式的交通和支付的一站式整体服务模式——“OH! MY MaaS”APP。三组的同学们针对当前亟待解决的共享单车乱放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城市骑兵APP”,设置奖励机制以鼓励用户规范停车、督促或帮助他人规范停车,以改善单车泊车环境,达到提高市容市貌的目的。

“教育”组的同学们针对乡村孩子缺乏优质教育资源的现实,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草船借箭”为案例,设计了一套提升乡村教师教学能力的“创师+”培训课程。该套课程会让乡村教师在新型课程的体验、模仿之中,就地取材,采用优质、多元、趣味式教学方法艺术性地教育教学,缓解乡村孩子不爱上学、辍学等问题,逐渐提升乡村教育的整体质量。

“城市再生组”的同学们以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再生为主题,设计了一款“京历·关于法源寺街区的Story Map”APP,以解决历史街区文化故事收集和创意展示问题,探讨城市再生项目如何才能保留原有文化的DNA,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激烈的角逐,农业组的“有种”、文化传承组的“游戏APP-还捉鸽鸽”、体育文创组的“冰壶碰碰碰”项目分别荣获了“城市创变客”暑期工作坊的一二三等奖,其他团队获得了8个单项奖。

农业组“有种”团队荣获一等奖  马文军 摄

在学员代表发言环节,来自香港教育大学的李嘉毅同学发表了第一次来北京的创变感言,香港大学的马婉欣同学发表了以“文创与科技的碰撞与融合”为主题的发言。

香港经纬集团北京办事处经理杜莎莎对全体学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并顺利结业表示热烈祝贺。她说,“城市创变客”活动本身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坊,是一个融入智慧、理论与实践的“模拟战场”。同时,香港经纬集团和清华大学合作的“紫荆谷创新创业发展辅导中心”也是一个为港澳台侨青年创业者搭建的合作、交流、学习和发展的平台。

“城市创变客”学术主任付志勇作总结发言 马文军 摄

“城市创变客”学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务设计研究所所长付志勇对项目进行了学术总结。他说,项目采用清华大学“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运用设计思维的来探究“人本城市”的发展趋势,通过实地调研去深度挖掘城市社区、交通、环境、健康、文化等领域的现实问题,将创新理念转变为推动城市变革的解决方案;同学们融汇设计、科技与商业的多维视角,采用智能硬件,较好地完成了创新产品与服务的原型设计或规划,为同学们的坚持与努力点赞。

随后,“城市创变客”暑期工作坊组委会分别为王蓉、冯应琪等9位导师颁发了导师证书,为费梦薇、欧晓彤等13名学员颁发了“优秀学员”证书,为马骏等10名“城市创变客”的志愿者颁发了志愿者服务证书。

最后的表演环节,香港公开大学的麦韵延、香港大学的吴晓烨分别演唱了中英文歌曲。在“交通”组全体学员粤语版《光辉岁月》的歌声中,2018年清华大学“城市创变客”暑期工作坊完美谢幕。

供稿:港澳台办 编辑:高原 审核:高原


2018年08月07日 15:54:2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